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8月代拜登(Joe Biden)披掛上陣時,氣勢如虹,一度抹去對手川普(Donald Trump)的優勢,但隨著大選逼近,賀錦麗未能與拜登適時切割,也說服不了千千萬萬對國家方向感到迷茫的選民,後繼無力,眼睜睜看著支持率一滴滴流失。
川普拿下295票,賀錦麗卻只搶下226票,輸得並不光彩。金融時報揪出了她在3個月中行差踏錯的5步,一步一步,難挽頹勢,終究飲恨。
上節目大扣分
賀錦麗10月上脫口秀節目《觀點》(The View)時,當主持人問及她能如何開創出不同於拜登的局面時,賀錦麗顯然難以招架。她支支吾吾,勉強答道,她參與了「各項重要政策的決策過程」。
接下來的幾場專訪,她的表現仍難以與這位(支持度低迷的)現任總統作出區隔,讓共和黨陣營逮到機會,猛攻其弱點。正當不少美國人對拜登路線備感失望之際,賀錦麗始終沒能展現她有帶領國家走回「正道」的能力。
逃避問題
賀錦麗並不擅長面對媒體,在競選初期6週,她多半拒絕上沒有腳本的即興訪談,讓人質疑其回應刁鑽問題的能力。不敢接招的她,就算接受採訪,也往往答非所問、含糊其辭,自曝其短。
9月在賓州的一次訪問中,記者問她降低人民生計壓力的方式,賀錦麗不僅沒能直接回答,反倒天花亂墜,花了4分鐘東攀西扯,還大談自身成長背景,實難帶來信服力。
副手也難加分
經過一番考量,賀錦麗選了曾是足球教練的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Tim Walz)作為副手,算盤是要鞏固中西部男性勞工選票,但除了頗具感染力的幾場電視露面以外,華茲並未能把薪助火,對賀錦麗的聲勢再添動能。
10月與川普副手范斯(JD Vance)的辯論會上,華茲稱,關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時,他人在中國這件事,其實是「口誤」(他是於事件後數月才赴中)。該場辯論中,他還不只一次自貶為「笨蛋」(knuckleheadku)。
外交泥淖
中東戰事、拜登政府與以色列的緊密連結,都是賀錦麗甩不掉的包袱。她一邊捍衛白宮政策,卻又一邊試圖與拜登切割。於是,她支持以色列自我防衛的權利,卻又誠摯地大談加薩苦難。
怎麼做都討不了好,年輕一輩的阿拉伯裔美國人並不買帳,而她的造勢活動也常遭到挺巴抗議者阻擾。應變是一種能力,但賀錦麗的機智與風度還有待加強。
某回,賀錦麗在底特律的造勢場上向抗議者嗆道,「想要川普贏就說,不然就讓我好好講。」後來她決定放下身段,口氣放緩了,口吻卻依舊不討喜。她時常對抗議者說,儘管她不認同某些意見,卻也不會像川普那樣將意見不同者視為「仇敵」。
拜登「垃圾說」
民主黨陣營最大的失言風波,不是來自賀錦麗,不是華茲,而是拜登。就在她即將在華府國家廣場進行最後一場「結辯演說」時,拜登在一場視訊中,竟稱川普支持者才是「垃圾」(為了反譏川普將波多黎各形容為「漂浮的垃圾島」)。
白宮事後緊急滅火,稱此言僅針對滿嘴憤懣的一名支持者,而非所有川粉。但這把火顯然不好滅,川普陣營又逮到機會,火上澆油。在投票前幾天,川普方重炒冷飯,「提醒」了選民,民主黨希拉蕊(Hillary Clinton)2016年選總統時,也曾鄙視川普支持者為「一籮筐可悲的人」(basket of deplorables)。
撿到槍的川普,樂得搭垃圾車在威斯康辛州掃街拜票,風頭很健,對手灰頭土臉。若非拜登禍從口出,川普也唱不了這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