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釋憲案出爐,結果是大部分都違憲,這對主導修法的在野黨來說,無疑是重重的一搥,但即便如此,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政府不妨釋出相對善意,一方面是兌現政治承诺、讓憲政慣例更完備,一方面也能促進朝野和諧。
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下,立法院日前通過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藐視國會罪,隨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行政院、總統、監察院認為擴權,分進合擊聲請釋憲,創下憲政首例。
這次釋憲的內容,主要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即問即答、不得反質詢、人事同意權、調查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等。大法官的釋憲案出爐,「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等條文為部分違憲、部分合憲,但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全部違憲。
憲法法庭指出,「聽取總統國情報告」部分,立法院立法超越立院職權規定,抵觸憲法權立分立原則。其理由是憲法僅賦予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的權利,總統並無至立法院為國情報告的憲法義務,立法院更不能強制要求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更不能規定要採取即問即答的方式。
不過,賴總統曾經在總統大選期間承諾,願意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若賴總統在釋憲結果出爐後,仍主動親赴國會報告,不僅讓在野黨不能再提出攻訐,也可以建立未來的憲政慣例。
另外,立法院設置調查專案小組部分,也被憲法法庭認為違反立法院調查權,判決違憲,這也意味著成立鏡電視、超思蛋調查專案小組,全部失去法源依據。但這兩項案子若因此結束,恐怕只會再掀波瀾。
例如,監察院已經主動調查超思蛋的爭議,並且提出糾正,還有主動移送檢調偵辦。未來諸如此類的相關案件,監察院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才能以正官箴。
此外,像是反質詢、藐視國會的部分,主要癥結點在於立委質詢的內容與方式,有時會造成官員不舒服,進而產生口角爭議,憲法法庭雖認定藐視國會違憲,除了立委在質詢時要更針對主題、不可有人身攻擊外,官員答詢時也不宜據釋憲案的結果就隨意耍嘴皮子,更要尊重這次釋憲的結果,嚴正回答立委的質詢。
這次釋憲案出爐,在野黨遭遇重大挫折,必須認真思考修法的過程,不能再藉由人數優勢而強渡關山,而是要學習聽取民意,至於執政黨也不應趾高氣揚,而是要學習謙虛地吸取在野意見,避免再度激化對立,朝野才能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