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為釐清政治獻金流向及京華城案決策過程,今天(10/17) 提訊在押的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及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辦公室主任李文宗,囚車於上午9時20分到達北檢。
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今年8月底發動數波搜索約談,已聲押柯文哲、彭振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應曉薇助理吳順民、前鼎越開發董事長朱亞虎、李文宗等7人獲准。
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0/17)早上發表「台灣社會對柯文哲案的最新態度 」十月即時民調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當受訪者被問到:「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京華城案被羈押禁見已超過一個月又七天。一般說來,您認為柯文哲有沒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 」
結果有47%認為他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34.2%認為他沒獲得司法公平審理,10.2%認為很難說,8.6%不知道、拒答。
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七認為柯文哲在京華城案(以下簡稱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三成四不認為, 一成九表示很難說或不知道、拒答。請參見上圖 1。
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這項發現傳達了兩個訊息,
一個是,台灣社會對柯案是否獲得司法公平審理沒有共識 ,但多數認為他有獲得公平審理;另一個是,認為柯案沒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的人有三成四。
在台灣,一個百分點約19.5萬人, 三成四代表的是超過660萬人對柯文哲案抱不平,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和上個月(9月) 相比,國人對柯案是否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的態度有明顯不同,認為 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的人增加6.7個百分點, 認為沒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的人增加7.8個百分點,表示很難說或不知道的人減少14.6個百分點 。
換句話說,8月底北檢對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疑涉京華城案展開大規模搜索行動,進而要求聲押禁見,台北地院兩次截然不同裁定,最後在9月5日獲准聲押禁見,輿情譁然,許多社會大眾也難分辨實情。
經過一個多月沈澱後原先無法判斷柯案是否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的人,終於形成明確的態度。這項發現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 這起驚動國內外疑似政治貪腐醜聞,經過一個多月司法行動後,台灣社會對柯案是否獲得司法公平審理依舊看法分歧 。
進一步的分析, 有三點值得一提:
第一,從年齡層看,20-34歲,過半數不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而
55歲以上 ,過半數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35-54歲則是多數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 。
第二,從教育背景看,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對柯案是否獲得司法公平審理看法 不一 。具體地講,在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者中, 43.7%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45.1%認為沒有。專科及以下教育程度者中,明顯過半數或多數,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
第三,從政黨支持背景看,民進黨支持者,81.4%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
審理,8.6%認為沒有 。民眾黨支持者,87.4%認為柯案沒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7.8%認為有。國民黨支持者,39.7%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 44.7%認為沒有。中性選民,31.1%認為柯案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29.2%認為沒有。
此項民調為台灣民意基金會2024年10月全國性民調的一部份。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
訪問期間是2024 年10 月13-15 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 frame random sampling ),市話70%,手機 30% 。有效樣本1077 人,市話757人,手機 320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 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
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