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密爾頓(Milton)與颶風海倫(Helen),對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施加了莫大的壓力。在此之前,它早被資金匱乏、共和黨的假新聞攻勢與過去處理颶風風災失敗的案例,壓到喘不過氣來了。還在從兩週前颶風海倫侵襲回復,人口稠密的佛羅里達州坦帕灣(Tampa bay),如今將面臨從尤加丹半島撲過來的5級颶風密爾頓。
據路透社報導,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的任務,是在天災發生前與發生後幫助受影響的人,包含水災、風災、龍捲風與地震等災難。自從2005年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處理失當後,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的名聲便一蹶不振,此後也還未完全復甦。根據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網站,它平時總共有2萬名僱員,在天災時人數會擴充至5萬人,全美各地總共有10多間區域辦公室,還有能力協調全聯邦政府的資源。創立於1979年,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於2004年被併入美國土安全部。
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稱,目前正在處理111個重大災難與16個緊急聲明,根據它每日營運簡報,只有9%的災難應變人力得以應付密爾頓。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署長克瑞斯維爾(Deanne Criswell)於8日指出,組織已經準備好幫助遭密爾頓影響的人。她解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可彈性部署人力,例如將時間軸較長復甦計畫負責人,調來應變較緊急的危難。克瑞斯維爾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得以應用國土安全局的人力,將其他部門的人調來幫忙,而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之所以有如此多選擇,是因為他們明白得有同時應對多起災難的能力。
經費
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於2日告訴記者,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在今年剩下的颱風季恐經費不足,颱風季通常指6月到11月期間。一群代表在密爾頓路徑上州的參議員,寫信告訴參議院需要對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給予新資金,來應對今年剩餘的颱風季。不過,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不願意在11月5日大選前,招集共和黨控制的眾議會來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經費相關會議。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是從財政年,203億美元的預算來救助難民,不過在拜登政府請求下,它以更快的速率花錢賑濟先前颱風的難民。
謊言
除了對抗現實世界的災難外,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也得應對,關於它的預算是如何被花費的謠言。美國前總統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與他的盟友,聲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nden)與美國副總統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利用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來救助非法移民。共和黨籍議員葛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甚至指控,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操控天氣來危害特定的州。
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遭受的指控多到,它不得不在官網上設立特定頁面,來試圖抵抗漫天飛的謠言。其中一個條目,便是與預算被花在邊界事宜上有關。它寫道,謠言稱,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災難應變,被花在與美墨邊境相關的國際行動。它回道,事實為,沒有任何的金費被從災難應變撥走,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的經費都來自災難應變基金(Disaster Relief Fund),這一些錢都與災難應變相關,目前沒有任何錢遭使用在非災難救助項目上。
失敗
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有因為先前颶風應變不足,遭到社會大眾揶揄,這包含侵襲波多黎各(Puerto Rico)的颶風瑪莉亞(Hurricane Maria)。居民在波多黎各災情明朗後,指控川普刻意緩慢地回應瑪麗亞的災害,還有在評論相關事務時漫不經心。卡崔娜2005年重創紐奧良,將災民逼進人滿為患又準備不足的避難中心。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滿目瘡痍,總計有1,800人喪命,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的名聲也隨之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