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趨緩後,這幾年的流感疫情詭譎多變,病毒株快速變異且傳染性極高,甚至出現夏季流感疫情高峰。如果家中有孩童者更該當心,研究指出,兒童體內病毒存活時間比成人久,將流感傳染給家中同住者的比率近4成,大約3天後家中就可能出現第2名感染者。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表示,通常流感季時會先觀察到兒童的感染人數飆升,接著才是成人及長者的增加。原因在於兒童的免疫力不足,本身便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又因其排放病毒的時間較長,可能維持數週,甚至長達1個月,更容易將病毒傳播給同住的其他家人,造成續發感染。
沈靜芬引述國外調查,每100個兒童中,便會發生28次感染、63次請假,而家長也會產生20天的工作缺席,凸顯出兒童在流感預防及治療的必要性。然而,不少第一線醫師觀察到兒童對於傳統的流感抗病毒藥物順從性偏低,例如5天口服藥物有忘記吃、藥量多、藥丸體積大不易吞嚥與副作用不適等狀況,導致治療成效不彰。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綜合評估藥物順從性、部分病毒株出現抗藥性,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了治療指引,新增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適用於5歲以上的兒童使用,可抑制病毒複製及傳播,降低的病毒量為傳統藥物的40倍(投藥24小時後)。
邱政洵提醒,流感傳染性極強,且容易導致併發症,民眾應透過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積極預防,若出現多日高燒、肌肉痠痛、倦怠的全身性症狀,應盡快就醫。
因應流感季的到來,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與超人氣Line貼圖「醜白兔」跨界合作,推出「流感守護者 ft.醜白兔」貼圖,盼讓大眾更加認識流感防治的重要性。
創作者保羅透露,這次的創作中有好幾款都是來自於她的親身經驗,包含頂著高燒熬夜工作、因流感失聲無法接工作電話等;還有令人心有戚戚焉的流感情境,如上班時接到老師電話說小孩發燒了、一人流感全家中標、流感跟老闆請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