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泰美術館年度大展《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建築史章節。這個展覽不僅僅是一場建築展,更是一趟深入探索台灣社會轉型與建築發展的時光之旅,自即日起至 2025年1月12日展出。
展覽爬梳台灣建築於1980-2010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了解台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以「解嚴世代」稱呼約1963年前後數年出生於台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
1987年的解嚴,對台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言論自由的解放,社會運動蓬勃發展,各種新思潮湧現。這股社會變革的浪潮也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界。
本展聚焦於「解嚴世代」的建築師,這群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他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創新的思維和實踐,為台灣建築注入新的活力。
展覽透過「建築展覽」、「建築媒體」、「九二一地震」和「建築設計」四大面向,深入剖析解嚴世代建築師的創作特徵。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建築的功能性,而是將更多的關注投向社會、文化和歷史。例如,他們在設計中融入在地文化元素,關注社區營造,積極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
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作品,例如「好茶部落」的聚落保存計畫、「台北市二二八紀念碑」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建築師們的設計才華,更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關懷和對歷史的尊重。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照片和模型,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立體而全面的建築史圖景。
解嚴後,台灣的建築媒體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從早期的專業性刊物,到後來關注社會議題的大眾媒體,建築媒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也更加多元。這為建築師們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交流平台,也促進了建築思想的傳播。
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對台灣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築師們在災後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反思建築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九二一地震也催生了一批關注公共利益、重視社會責任的建築師。
本展由龔書章擔任總策劃,兩年多籌備期間將近250位個人及機構協助展覽研究內容收集編撰及出借珍貴展品,展示超過400件文件檔案,包含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所提供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