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湖光山色美景是一絕,但在其純淨出塵的阿爾卑斯山湖水中,竟然暗藏危險?瑞士政府正提供高額獎金,徵求能將「火藥」安全從湖底取出的妙方。
火藥為何投湖?
BBC、半島電視台報導,自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瑞士軍方數十年間(1918-1964)至少將12,000噸彈藥棄於湖中。由於瑞士土地面積有限,人口稠密,軍方相信,將未爆彈等多餘炸藥投入湖中,算是「安全」的做法。
如琉森湖(Lucerne)及納沙泰爾湖(Neuchatel)湖中,就分別沉積了3,300噸與4,500噸彈藥,有的僅6、7公尺深,有的則深達150至220公尺。
火藥投湖是常見做法?
瑞士並非唯一一個如此處理彈藥的國家。根據反大規模破壞武器(WMD)的「詹姆斯.馬丁非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於2017年發布的報告,1918年至1970年間,約有160萬噸彈藥丟棄於全球大湖與海洋中,尤以德國與英國海域為多。
當時專家認為,深層水域有助「隔絕」火藥,遏阻可能發生的化學作用,也不太會受到擾動,爆炸風險不高。
瑞士為何開始擔憂?
瑞士國防單位正以50,000瑞士法郎(新台幣187萬元)的獎金,徵求能將彈藥從湖泊中安全移除的三大最佳方法,包括琉森湖、圖恩湖(Thun)、布里恩茨湖(Brienz)等名勝大湖。
早在十年前,瑞士地質學家布瑟(Marcos Buser)就撰文指出,這些炸藥的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成分,恐汙染水質土壤。2020年,一份由波蘭、德國、芬蘭國家研究單位共同提出的報告,也強調了火藥對環境及海中工作人員的風險。腐蝕的彈殼會釋放有毒物質,只能移出水面處理。
此外,許多彈藥的保險絲並未移除,雖然迄未發生,但難保未來不會有爆炸的一天。
官方束手無策
瑞士官方不是沒想過取出這些「不定時炸彈」,但2015年的報告總結指出,所有方法都可能導致大規模汙泥擾動,傷害脆弱的湖中生態。水下視野不佳、可能爆炸的危險、難以偵測(有的彈藥成分是無磁性的銅或鋁)等問題,也都是至今無解的原因。
為此,瑞士號召天下有才之士集思廣益,想出解決之道。布瑟也促瑞士向英國、挪威、丹麥等具有戰時處理未爆彈經驗的國家求教,尋求建議。投稿收件至2025年2月,4月公布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