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前線熱戰,後方的情報戰也在暗地裡進行中,其中德國作為支援烏克蘭的多個西方國家之一,近期更是發生多起「疑案」,其劇情之離奇,讓人彷彿回到了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冷戰時各出諜報奇招的時期,而且還是較不遵守默認共識的冷戰初期。
諮詢公司燈塔情報(Mayak Intelligence)主任、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資深副研究員蓋雷歐蒂(Mark Galeotti)指出,當人們提到冷戰時期,大多會想到各國對「遊戲規則」已有共識的70年代,不過俄烏衝突爆發後的諜戰,手法更粗糙、更粗暴,比起「文明諜報」反而更像是回到50與60年代。
蒐集情報、左右戰情與輿論的方式千奇百怪,只能從軍營外圍遭破壞的圍牆、發現被竊聽的德國空軍高階軍官,甚至是針對軍火商的暗殺計畫來一窺一二,其中又以CNN揭露、俄國針對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執行長帕柏格(Armin Papperger)的暗殺計畫最為讓人震驚。
BBC報導指出,帕柏格在現在西方各國持續援助烏克蘭時可謂要角,若其遭到暗殺將在西方世界激起重大波瀾,雖然俄國否認了此一計畫,不過當德國高階空軍將領的機密對話被疑似間諜行動曝光公布在俄國電視台的廣播上時,實在很難讓德國不得不選擇加強戒備。
事實上,對話會外洩也並不是因為俄國間諜有多神通廣大,而是這名軍官選擇使用未加密的線路討論機密所致,這直接暴露出德國作為北約、歐盟的大國,其諜報、反諜報系統依舊零碎、官僚化,且因為極度重視私人隱私而反造成效率不佳的安全隱憂,甚至被視為歐盟諜報體系的漏洞。
上週,北萊茵-巴伐利亞地區一處替兩間軍事基地提供水源的供水設施圍牆被發現遭到破壞,引發有人試圖汙染水源以打擊軍隊的疑慮;在此之前雖然其他歐洲國家也有受到類似的攻擊,不過德國作為二戰後擁有眾多美軍基地,又同時被俄國認為「椪風」的大國,其作為目標再好不過。
也因此,德國亦在討論能強化其關鍵基礎設施韌性的法規,若通過將要求能源、運輸及供水領域的工作人員必須符合基礎的安全規範;這是二戰後德國第一次提出類似的聯邦層級法規,不過由於俄烏衝突的影響,遲遲未能獲得通過。
德國總理舒茲(Olaf Scholz)確實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宣布,將會扭轉長期以來的安全政策以強化德國國防,不過無論是其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知道,由於二戰的陰影,德國長期保持國防鬆弛的狀態,要改變尚且需要時間;蓋雷歐蒂表示,國防規劃可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數年的規劃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