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二度將M痘(mpox,舊稱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我國也提升了非洲7國旅遊警戒,足見此次疫情來勢洶洶。歐洲疾病預防暨控制中心(ECDC)已更新防疫指引,欲前往非洲疫區者,建議先打疫苗。
根據我疾管署,M痘病毒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M痘病毒可分為第一分支(Clade I)病毒和第二分支(Clade II)病毒。第一分支比第二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症狀更嚴重。第一分支致死率約10%,第二分支致死率約為1%。
前兩年的疫情主要是由第二分支IIa和IIb兩子分支造成,這波M痘爆發之所以令各國嚴陣以待,是因本次病毒株是以Ib型為主,威脅更巨。
BBC報導,ECDC官員Pamela Rendi-Wagner表示,鑒於歐洲與非洲往來密切,已調高歐盟/歐洲經濟區(EU/EEA)一般大眾及有意前往疫區者的風險層級。欲前往非洲M痘疫區之民眾,建議先接種疫苗。
M痘的傳染途徑包括性行為、親吻、擁抱、握手等可能接觸到患者膿皰、結痂處的行為;接觸患者的衣物、床單、毛巾;患者近距離咳嗽或打噴嚏。患者在結痂完全掉落、長出新皮膚之前,都具有傳染力。
金融時報指出,這波疫情始於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再陸續傳至十多個非洲國家。世衛將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檢驗試劑與疫苗分配等防疫事宜。此次WHO警告顯示了,及早介入、遏止地區性疫情,防止其擴大為全球大流行之重要性。
WHO刻正與非洲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Africa CDC)協同阻絕病毒傳播,包括派團隊赴疫區採檢、進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匡列追蹤、協助訓練當地衛生人員等等。
尤其,非洲國家醫療資源已吃緊,戰禍綿延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更是飽受營養不良、麻疹、瘧疾所苦,可謂雪上加霜。該國M痘案例多是15歲以下孩童,而兒童的死亡率高於成人。Africa CDC表示,至少需要1,000萬劑疫苗。
我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前往高風險國家或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旅遊期間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高風險場域,也應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
如有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務必於入境時主動洽疾管署檢疫站協助評估,入境後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