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是美國最主要的環境汙染源之一,過去大致認定是由垃圾掩埋場中流入地下水、河川後進入生態圈,不過新研究推翻了此一說法,空氣逸散不只是進入環境中的途徑之一,而且遠比實體溢出更危險、更難控制。
PFAS的類別有上千種,由於其常具備防水、防油、摩擦力小的特性,常被用來作為衣物、廚具、食品包裝材的表面塗料,甚至是半導體的光酸生成劑(PAGs)、光阻劑(photoresist)以及防反射塗層(ARCs)等,最常見的幾種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及全氟辛酸(PFOA)。
PFAS的性質十分穩定,在自然的情況下非常難以分解,因此若進入環境當中,可以持續存在非常久的時間,又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forever chemicals)。
《衛報》報導指出,佛羅里達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垃圾掩埋場逸散的PFAS氣體最後會進入該設施的氣體處理設施中,不過設施本身並無法處理或進行徹底中和,導致最後釋出的「乾淨」氣體中,實際上帶有大量的PFAS,因此的逸散量可能高達與水源一同溢出的三倍。
研究第一作者Ashley Lin表示,焚燒的方式無法徹底消滅PFAS,而是將其變為更小的粒子,讓他們更容易進入空氣中,未來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確定不同汙染處理科技能對其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歐美地區這幾年開始積極評估PFAS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部分類別已確定會對生物、人體造成傷害,像是有PFOS在血液中濃度升高與美國普通人群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呈現正相關,並已於2023年被國際癌症機構列為可能致癌的2B類致癌物。
目前歐盟已領先全球就PFAS進行監控,並通過法規(EU 2022/2388)管制四種全氟烷基化合物PFOS、PFOA、PFNA、PFHxS在食品中能含有的總量。同時歐盟、美國都已經開始針對市售的食品進行檢測,發現許多產品內都含有PFAS成分,而其中又以肉類、魚類及乳品中的含量較高。
台灣的食藥署也有對市售食品進行抽檢,目前大致上皆有符合歐盟嚴格的標準,抽檢的12大類、180件市售食品中,僅有一件進口牛肉未符歐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