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週二(8/6)發表於《麻醉學(Anesthesiology)》期刊的研究,吸入野火的濃煙可能會影響麻醉效果和手術全期的狀況,尤其是對於兒童和敏感脆弱族群來說。
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由於野火濃煙中含有顆粒物(PM)和化學物質,包含PM2.5或是直徑更小的微米的顆粒物和超小型顆粒(UFPS),會誘發發炎反應,並減少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杜克大學醫學院重症監護醫學部主任Vijay Krishnamoorthy指出,人體一旦吸入濃煙,汙染物便會進入循環系統,損害心臟、肺等器官,以及傷害血管內壁,導致凝血異常,並活化血小板和發炎細胞。
即使在非手術環境中,接觸細顆粒污染也會引發心臟病、心律異常、心臟衰竭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也會對妊娠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流產、新生兒體重偏低和早產等。
他強調,野火的濃煙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健康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肺病患者、體重過重者、嬰幼兒,以及其他敏感脆弱族群。
研究顯示,對於有相關疾病史的兒童來說,即使在空氣良好的情況下接受手術,其中仍有37%會出現與呼吸系統有關的不良反應,若處在空氣品質不佳之下,數字飆升至55%。
Vijay Krishnamoorthy認為,這一發現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畢竟人們都還不清楚野火濃煙影響人體的具體途徑、原因為何?
為因應全球森林野火愈來愈頻繁,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數學模型,以提高人們對此類濃煙暴露影響的認知,希望將各地區的濃煙測量量與手術結果的資料庫連結起來,以利麻醉醫師制定相關風險評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