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畫廊展覽「隱風景」呈現4位生於1985年後的藝術家創作,皆以水墨、膠彩為主要的創作媒材,從展出的25件近期作品可一窺對媒材的探索與實驗,自即日起至8月10日登場。
顏妤庭1989年生於台北,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主要以水墨作為當代生活經驗的對話與再詮釋。有感於當代社會資訊爆炸,人們顯現感官負載過度、心理脫序的狀態。這次展出5件作品是從網絡媒體蒐集靈感,把新聞傳播的文字、圖像等敘事加以重組,藉由書寫和繪畫不斷地交織,建構出層疊墨色、充滿壓迫感的內在空間,傳達當代社會的集體焦慮與躁動感。繪畫之外,顏妤庭也從事陶瓷雕塑創作,以此延伸並探索不同面向創作的表現性。
這次參展者中最年輕的胡晴雯1999年生於高雄,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水墨組,也擅於膠彩創作。這次展出6件作品表現光影流動。映照在萬物表面的光影變化,是胡晴雯日常觀察的對象,然而,中國水墨鮮少討論光影。為了表現光的紋理,胡晴雯使用水墨創作材料之一的銀箔,借用其金屬質地來表現光的存在之外,還利用硫磺水與銀箔產生交互作用,產生線條、筆觸般的效果,此外,銀箔易氧化,緩慢地變化就像是時間在畫面留下了軌跡。
黃至正1988年生於苗栗,高雄人,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創作組畢業。受到東海美術系膠彩、水墨訓練的影響,常以金屬箔為基底材、加上墨水、棉線、影像等複合媒材演繹表現的多樣性,關注議題包括家族史、生死、情慾展演等。這次展出7件作品涵蓋「巢」、「蘆笛」和「搖籃」系列,他以樹枝築巢比喻家庭關係的緊密與脆弱;後兩個系列的圖像則源自現實與AI生成的影像交織,在真實和虛擬的邊界遊走,透過墨水在銀箔層層堆疊,和反覆加濕、繪畫、擦拭後終至完成的步驟,縱使虛擬的影像,最後也成了現實世界的一道風景。
陳睿淵是馬來西亞華僑,1989年生於麻六甲,來台就讀美術系,畢業於東海美術系研究所。這次展出7件畫作看似油畫,實則為膠彩畫。陳睿淵先以攝影拍攝日常所見的建築物,他特別偏好暮色之際,漸弱的光線和亮起的街燈帶來的魔幻感。之後,將建築的輪廓以複寫方式在紙上堆砌出來,再以金屬箔和礦物顏料層層薄染,再現失焦、飛逝、搖曳不定的身體感知與視覺經驗,外在景致就像映照在視網膜上的幻景,又如海市蜃樓般無法企及。
4位年輕藝術家均致力於水墨、膠彩創作的探究與實驗,他們細膩又豐沛的想像力,也為我們揭示東方傳統媒材立基於當代的無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