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際宗教自由亞洲峰會(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Summit Asia)昨日(7月22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來自亞洲和美國的十幾位學者受邀出席並聚焦於宗教多元化、政治迫害和種族滅絕以及獨裁政府統治下的信仰自由等議題,台灣總統賴清德預先錄製致詞影片為這場活動拉開序幕。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台灣獨特的歷史和獨裁政權的經驗,使其成為其他國家可以效仿的宗教自由典範。他補充,只有承認個人崇拜的基本權利,社會才能成功,並警告,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人面臨政治迫害的威脅。
賴指出,「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倒退和專制攻擊普遍存在的時代,無數人因其宗教信仰而受到迫害。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必須重申,我們對自由和尊嚴的承諾,其中宗教自由是根本。」
賴清德希望台灣對抗蔣介石專制暴政的鬥爭可以供他國借鏡。
「在台灣人的記憶中,宗教自由曾遭受暴政所害。戒嚴期間,台語傳教遭到禁止,台灣長老教會的領袖也成為專制政權打壓的對象。然而,透過台灣人民不懈努力、民主運動人士的犧牲以及民主國家的支持,台灣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成為亞洲宗教自由的燈塔。」
賴清德提到,台灣對宗教自由的承諾,有助於形成一個思想開放、多元社會。「台灣的宗教自由樹立了全球標準,我們參與包容性、多元性和宗教間的對話。我們的宗教多元性也增強了台灣人對宗教自由的重要信念。」
賴將這項進步部分歸功於外國宗教傳教士。回顧歷史,外國傳教士19世紀中葉來台,一邊傳教一邊提供醫療服務,這種精神至今仍在延續。台灣各地的宗教團體仍致力於國內外的醫療、慈善、特殊教育服務和救災。他們的貢獻不僅讓社會和世界變得更美好,也成為連結台灣與世界的橋樑。
他指出,不幸的是,近年來,許多地區的宗教自由已被侵蝕。「面對這樣的威脅,台灣決心繼續在世界各地推進宗教自由。2019年和2022年,我們舉行了民間社會對話,邀請宗教自由的倡議者和捍衛者分享對抗鎮壓的經驗和想法。」
賴清德在致詞結束時指出,「台灣將持續作為支持宗教自由的堅定盟友,捍衛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並致力於維護我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來自中國的威脅
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基督教非營利組織、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創辦人傅希秋(Bob Fu),在「威權政府下的信仰自由」(Freedom of Belief Under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論壇中,講述自中國共產黨日增的政治迫害和鎮壓。
「除了對維吾爾人、西藏人和法輪功學員的種族滅絕之外,我認為1億至1.3億名中國基督徒,正經歷文革以來,最嚴重的迫害。」傅希秋說道。他表示,自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出現令人擔憂的趨勢,從「控制、同化」轉向「根除、消滅」。
傅希秋指出,「人們必須把聖經藏在枕頭底下。這種情況只發生在1960年代,毛澤東領導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舉報非法宗教活動的人,可獲得金錢獎勵。我們看到共產黨全面禁止基督教私塾,自 1955 年以來,首次有傳教士被驅逐出境的情況,甚至是從事慈善活動者,其中包含幫助孤兒的人士。」
他提到,這類宗教迫害多是打著「中國化」(sinicization)的旗幟下進行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命令教堂和清真寺必須唱共產黨國歌,之後才能唱讚美詩,或將習近平及毛澤東的照片放在教堂的講壇上,讚美他們的主。此外,傅還說,中國許多牧師因向信徒收取奉獻金而被指控商業欺詐,此舉讓他們面臨更大的政府監控風險。
天主教會向中國示好
日本大學教授松本佐保(Saho Matsumoto)警告,不僅個別牧師及其追隨者面臨脅迫風險,就連天主教會也面臨相同遭遇。
松本估計,中國的天主教徒約有 1,000至1,200 萬人。由於人口眾多,梵蒂岡有意在中國設立常設辦事處,這將是與北京外交關係的重大升級。然而,松本表示,這將涉及許多妥協,例如接受中國對教宗任命主教的否決權,這違反雙方於2018年簽署的協議,並可能為中國天主教會的中國化打開大門。
松本指,中國有可能提出另一個條件以換取梵蒂岡更永久地位,那就是要求梵蒂岡與台灣斷交。儘管改善外交關係面臨許多挑戰,松本相信梵蒂岡願意進行談判,她並指出,梵蒂岡現已與越南建立關係,使得越南南部大量天主教徒持續受到控制和監視。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的未來角色
IRF 亞洲峰會以「亞洲宗教自由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為題,結束了第一天的活動,其中包括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的問答環節。
龐培歐同意松本的觀點,認為方濟各教宗(Pope Francis)對中國做出了太多的妥協,尤其是以改善外交關係為其誘因,將導致教會失去道德權威。
龐培歐認為「現任教宗已經與中國共產黨講和了。我的批評是,教會領導階層應要求他們擁更高的目標,因為天主教會可以成為世界道德良善的力量。想想雷根(Ronald Reagan)、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為世界做了什麼;他們共同努力提高世界上更多行為的能力。」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中,傅希秋問龐培歐如何看待台灣,它與中國不同之處,不僅僅是完全支持宗教自由,也允許宗教組織獨立運作。
龐培歐指出,「我們不想活在幻想的世界。如果不承認台灣是一個自由、獨立、主權的國家,那就是一個幻想世界。」
他承認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等前輩曾提出的中國政策,並指出,美國的立場在1970年代初期、或到1992年,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到了2022年,中國共產黨違反了美中協議的核心要素,更撕毀了對季辛吉的承諾。
龐培歐表示,談到現實政治,以及如何判斷台灣是不是獨立國家等議題,他以自己的旅行活動為例,因為他被禁止赴中,但當他到台灣時,「我的護照可通關,海關歡迎我,一切都順利」。
他強調,「台灣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法治、有充滿活力的經濟。為此,他鼓勵美國『長痛不如短痛』,承認台灣的現實,不要管中國會如何反應。」「這會惹惱習近平、他會度過糟糕的一天、派一堆飛機擾台。他會尖叫,他們會去聯合國抗議。但反正他們昨日如何做,明日也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