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我國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以30至45歲族群最高,每4人即有1人患病,為了照顧蠟燭多頭燒的「三明治族群」,衛福部今(19)日宣布,擴大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至45歲,8月1日起上路。
衛福部去年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歲民眾每人3次免費諮商,截至6月底,共服務2萬9,920人,其中轉介超過萬名高風險者尋求醫療服務,而方案將至今年7月底到期。
由於「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使用十分踴躍,顯示民眾確有其需求,且「三明治族群」的青壯族群憂鬱症逐年升高,因此衛福部宣布擴大此方案適用年齡至15至45歲,以照顧青壯世代的心理健康需求。
根據「台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至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民國99-109年)的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也就是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
健保署統計,青壯世代的精神醫療使用亦有增加趨勢,105至111年15至45歲精神科就醫率從7.4%增加到9.5%,成長率達27%
所謂的「三明治族群」指的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被夾在中間的那一群,年紀以31至45歲青壯世代為多,備受「經濟負擔」、「角色衝突與緊張」、「工作狀態」及「子女教養」等壓力,長期下來嚴重耗損其心理健康,亟須社會關注。
為了讓服務更便利及時,心理健康司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優化網路資訊平台,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以及預約名額狀況。心理健康司也積極提升簽約機構量能,今年可望增至近500家,單一院所由每週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
許多青壯年朋友有壓力說不出口,加上男兒有淚不輕「談」的傳統觀念,威脅其心理健康!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提醒,處於人生轉換期的青壯年,遭遇各種心理迷惘與困擾,如果你發現自己睡不好、吃不好、心情和脾氣都不好,就要留意心理健康提醒和警訊,回歸關注自身情緒,就像練肌肉要找教練重訓,訓練心理韌性、了解情緒也需要找專業人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