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看電視成為許多兒少的暑假日常,但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長時間接觸電子螢幕有害兒少的大腦、心理健康和行為等,因此該怎麼訂定規則、拿捏「收」與「放」的程度成為了父母的重要課題。
《紐約郵報》報導,根據刊登於美國醫學協會出版的月度開放醫學期刊的新研究,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研究人員從 89 個家庭蒐集的 181 名 4 歲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的數據。
結果發現,若孩子原本每天花 7 至 8 小時在電子螢幕上,但接下來的兩週裡,大幅管控他們使用時間,例如減少至每週最多3小時,這些兒少於整體行為和管控情緒、壓力方面有著顯著改善,包含社交互動能力等。
《今日美國》報導,全球專家們一致認為,過多的螢幕時間均會對每個年齡層的兒少造成傷害,特別是心理健康,且不亞於香菸和酒精。因此,他們列出了5點建議:
- 勿讓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使用電子螢幕,除了與家人進行視訊通話
- 勿讓5歲以下幼童每天使用螢幕超過一小時
- 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嚴禁孩童使用3C產品,建議爸媽盡可能陪同使用,並一起增加互動
- 請勿讓 13 歲以下的兒少使用任何社交媒體應用程式
- 不要使用3C產品來安撫吵鬧的孩童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數位健康實驗室創辦人Michael Rich 博士提醒,3C科技已成為現在人的日常,孩子也需要運用它來學習,父母不該一昧禁止,而是要站出來好好教育他們如何正確使用,並訂好規矩。此外,自由玩耍是孩子的特權,應多鼓勵他們走出戶外,好好發揮想像力去探索這個世界。至於為人父母的則應該以身作則的放下手機,好好陪伴、多關注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