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崛起,台灣新經濟型態誕生,掌握高端晶片商機的台積電,股價近期一擧衝破1千元大關,伺服器大廠鴻海股價突破2百元,成為全球科技界及資本巿場矚目的焦點,兩大指標企業股價的崛起,象徵台灣再創經濟奇蹟。
輝達股價再漲不易?
隨著AI領頭羊輝達(Nvidia)拆股之後,越來越多華爾街分析師,對這檔超漲的飆股重新評價,從「買進」降為「中立」。Market Watch報導引述New Street Research 分析師費古拉分析認為,「在看多的情境下,只有2025年後的展望大幅增加,額外上漲空間才會實現,但是我們還不確信這種情境會發生,如果輝達股價要再創新高,必須有更好的業績表現才行。」
華爾街投資界一般預測,輝達2025年繪圖處理器(GPU)營收估計將成長35%。股價大漲,漲幅已超過預期,即使仍然稱霸AI資料中心市場,但是就短線預期和估值,應更謹慎看待。越來越多分析師,現在共同看好台積電及超微。
台積電股價還會再創新高?
台積電股價突破1千元大關後,分析師共同期盼,12個月後,股價有上看1,200元的機會,這樣的看法不是無稽之談。基本原因是,台積電多數重要客戶已同意調升晶片代工價格,其中AI產品價格提高5%到10%,非AI產品價格將上漲0%至5%,至於5奈米產品,也有望上調價格,並帶動台積電毛利率、獲利能力。
分析師們的看法是,2026年毛利率可望突破60%,遠高於現在的53.07%,正是奠定台積電股價穩住千元,獲利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原因。滙豐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積電在未來AI、高效能運算(HPC)領域,已成為主要受惠者,再加上3奈米技術優勢,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其他同業要想競爭,短期內並無超越的機會。
台積電股價難大跌
在外資圈中,已沒有任何人(或投資公司)認為台積電目標價會低於一千元,如以高低次序排列,依序為:滙豐1,370元、麥格里1,280元、高盛1,160元、花旗1,150元、巴克萊1,096元、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1,080元、瑞銀1,070元、美銀1,040。千元以上,似乎已是共識。
麥格理半導體產業分析報告指出,隨AI長期趨勢推動,加上毛利率上揚,使台積電從2023年開始,到2026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26%。更重要的是,為達到上述目標,台積電明、後年資本支出預測值上調至350億美元、370億美元,奠定未來成長動力。
高端晶片產能吃緊
台積電現在最大的困擾,不是訂單不足,而是大客戶瘋狂搶單。目前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產能持續吃緊,尤其蘋果、高通、輝達、超微等四家大廠,包下台積電3奈米產能,並呈現排隊潮,一路排到2026年,產能全滿,根本沒有訂單不夠,獲利能力下調的疑慮。
在前述的條件下,台積電創下2007年11月以來波段高點,股價長期看好,應不是問題,且台積電並無像輝達拆股的打算,股價更沒有下調的機會。台積電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1.26兆元,年增率27.96%,再創同期新高。
然而,股價終將由巿場決定,即使外資分析師一致認為,台積電長期有機會穩定在千元之上,影響未來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投資人還是不宜盲目追高。
鴻海股價突破2百元大關
除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鴻海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尤其AI快速發展,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今年第二季營收創同期新高,達到1.55兆元,季增17.37%,年增19.12%,上半年營收2.87兆元,年增3.92%,創同期次高,股價順勢突破200元大關,終於達成創辦人郭台銘退休的心願。
鴻海股價究竟能不能守住200元?還是要回歸它的本業,看它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產值,來支撐股價。鴻海的營收主要來自伺服器、網路產品和PC產品,尤其是AI伺服器營收的貢獻,高盛預估在2024年2026年,成長率將分別達到10%、24%、28%,未來看好。
鴻海在全球建立的生產基地及管理能力,正是股價長期看好的重要原因。Fact Set最近調查22位分析師對鴻海未來的評價,其中有21位積極樂觀,1位保守悲觀。大致來說,市場對鴻海未來的評價是正面樂觀的。
台積電、鴻海未來的表現,牽動台灣經濟發展,以當前全球經濟情勢觀察,正面可期。
★投資有風險 • 理財請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