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要有海狗從海中浮出曬太陽,南非首都開普敦海灘的衝浪客和遊人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然而,隨著相關單位確定狂犬病病毒已進入了當地海狗的生物群落,現在大家都離得遠遠的,就好像看見當地另外一個名產──大白鯊。
開普敦市議會海岸管理部門的負責人Gregg Oelofse指出,南非海狗(brown fur seal)的行為大概在幾年前開始出現變化。2021年,海狗的攻擊性變得更強,甚至出現攻擊人類的紀錄,於是議會開始與科研機構「海洋研究」(Sea Research)的海洋學家合作,試圖找出原因。
當地的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協助捕捉了幾隻海狗進行檢測,雖然有考量過狂犬病的可能性,不過考量到在此之前,只有1980年在挪威斯瓦爾巴島(Svalbard islands)出現過一起海狗染狂犬病的紀錄,一開始認為是狂犬病的可能性並不大。
然而, 6月開普敦的海灘發生一隻海狗攻擊多名衝浪客的事件,同一時間也發現有海狗面部出現極為嚴重的受攻擊傷痕,當局因而決定,直接對4隻海狗實施安樂死,並將他們的軀體送至研究中心。最後發現4隻中有3隻被檢出狂犬病病毒陽性,且數量還在持續上升,本周已驗出多達9隻染病。
值得注意的是,當局現在仍在呼籲曾來海灘遊玩而被海狗攻擊的人,赴當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一般而言,狂犬病潛伏期介於一周至兩年,大部分為數月。
Gregg Oelofse說,雖然已有多起人們被海狗攻擊的報告,但是目前並沒有傳出有人因此「中標」,這讓人不禁猜測,究竟是傳染率低,還是海狗生活在海中時,鹽水降低了病毒的活性。
已研究海獅32年的海洋學家Greg Hofmeyr博士表示,大約有200萬頭海狗棲息在安哥拉至南非東岸的海岸。這些海狗雖然在海中度過數日至數周的時間,但是一旦上岸休息,其分布密度就會變得很高,並會因此打架。考量到狂犬病毒靠唾液傳播,打架造成的傷口加上群集,有機會讓病毒迅速散播。
據衛報報導,當局已開始採取行動,要求救生員及鯊魚觀察員多關注具攻擊性的海狗,而大眾若發現狀況反常的海狗,也應立即回報,並注意遛狗時需牽繩,以避免狂犬病從海中「傳回」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