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引發海水溫升,印尼保育人士 Nyoman Sugiarto 投入保護峇里島珊瑚礁長達16年,他表示,珊瑚大規模白化的頻率現在是毀滅性的。
保育人土告訴路透社,從2023年12月以來,位於峇里島北岸 Bondalem 村莊附近的珊瑚礁上培育出的珊瑚,有90%都失去顏色了。
Sugiarto說,「全都出現白化現象,我們很震驚。當然,對於種植的珊瑚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僅僅是對天然珊瑚而已」。
2008年開始加入珊瑚保護計畫時,Sugiarto被告知珊瑚可以保留共生藻,它可賦予珊瑚鮮艷顏色10到20年。
他說,Bondalem 附近的珊瑚礁不到10年就出現白化現象,這要歸咎於氣候變遷引發的海水溫升。
共生藻是珊瑚的養分來源,當珊瑚排出其組織中的彩色藻類時,就會發生白化現象,並容易遭受飢餓、疾病,甚至是死亡。
今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全球海洋中超過54%的珊瑚礁區域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白化現象,這是30年來第4次全球大規模白化事件。
印尼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印尼擁有約510萬公頃的珊瑚礁,佔世界珊瑚礁總面積的18%。
珊瑚三角中心(Coral Triangle Center)海洋保護顧問 Marthen Welly 表示,2023年底,峇里島的珊瑚白化主要由聖嬰現象(El Nino)導致海水溫升所致。
2023年,印尼經歷了2019年以來,最嚴重的旱季,而這也是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
Marthen Welly 指出,雖然印尼的珊瑚礁更具彈性且恢復速度快,但它不足以承受不斷上升的海洋溫度。
他引述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和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的最新研究結果並指出,「據預測,在目前的溫度下,珊瑚白化現象將在1到2年內更頻繁地發生」。
然而,Sugiarto表示,他決心繼續進行保護珊瑚運動,並向印尼年輕人倡導珊瑚保護,及尋求資金來建立一個村莊社區監督非法捕撈。他說,「我們認為有義務保護水下生物,尤其是珊瑚的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