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未全面開放團客赴中國旅遊,並且進一步將中港澳列為橙色燈號的旅遊警示區,這些做法引來在野黨和旅行業者的不滿,但這反而是一個政府應該採取的嚴謹做法,畢竟政府要對全民負責,而不是只去滿足業者的需求。
中共去年正式實施「對外關係法」,其中一條明確規定,「對於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採取相應反制和限制措施。」由於條文內容針對美國的意味非常濃厚,因此,美國將前往中國的旅遊燈號警示提升至第三級,也就是「避免非必要旅行」,這與陸委會發布橙色燈號的等級一致。
至於台灣方面,中共不採用「對外關係法」,而是祭出「反分裂國家法」,陸委會特別舉出實際的例子,包括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李延賀、台灣民族黨副主席楊智淵等,都是以涉嫌違反「反分裂國家法」遭到中國拘禁。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被逮捕的原因,都是在中國以外的言行,所以才會警示國人避免前往中港澳旅遊。
其實,燈號並沒有約束性質,只是善意提醒,如同台灣赴中國的禁團令尚未正式開放,但根據入出境的統計顯示,去年我國人赴中國的旅客達到176萬人次,僅次於赴日人數,為國人第二大旅遊目的地,這個數字尚不包括前往香港和澳門的旅客。
既然如此,為何旅遊業者大聲疾呼開放團客前往中國旅遊,這是涉及到這群人的自身利益,因為業者早年在中國經營旅遊已久,當然希望能繼續維持這個市場,並且以不開放國人赴陸旅遊為由,指稱中國也不會開放陸客來台,衝擊到台灣的旅遊業者生計。
國內觀光業者確實會受到影響,但過去幾年在疫情衝擊下,旅遊業者已開始轉型,並且經過一波又一波的競逐與淘汰,如今即便是未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業者都有招攬他國遊客或國人的管道、手法,若是陸客能來台灣,恐怕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同樣地,就算未開放團客前往中國,但若真想去中國旅行的人,大可採取自由行的方式,不必整趟行程全由旅行社一手包辦。何況,出國旅遊的選擇性很多,不一定要前往中國,至於開放陸客來台,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像中國這幾年前往香港旅遊的人數銳減,反而是前往其他國家的人數居多。
政府的責任是示警,而不是鼓勵國人前往中港澳旅遊;政府也有義務去保護全體國人的安全,而不是去照顧觀光業者的利益,變成「為開放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