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的覆議案,一如預期再度遭到在野黨聯手否決,接下來除了聲請釋憲外,民進黨政府最重要的是搶回議題主導權,避免陷入在野黨設下的政治泥沼,也才能將執政重新拉回到經濟民生的焦點。
由於執政黨在立法院屬於少數,行政院針對在野黨強行通過的國會改革案提出覆議,包括國會調查權、藐視國會權和總統接受立委即問即答等,可是在野黨因為握有人數優勢,因此否決了覆議案,換言之,接下來的救濟管道只剩下大法官釋憲一途。
政治是社會科學,無法像自然科學一樣可以被實驗複製,一旦發生後,猶如歷史事件一樣往往不可逆,這就是為何政治運作必須要三權分立,避免一權獨大、一黨營私。當務之急,民進黨團就是要盡快提出釋憲案,只是大法官從受理到正式開庭辯論,然後再做出解釋,往往也需要一段時間。
大法官很清楚這幾項法案對憲政制度的衝擊,應該慎重考量在尚未作出合憲與否的解釋前,先做出暫時性的處分,例如暫緩上路或實施,將整個衝擊性降到最低。
這一切,在覆議案闖關失利後,民進黨只能被動等待釋憲結果出爐,除了繼續下鄉宣講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執政黨必須要搶回議題的主導權,整個戰場才不會讓在野黨一直拖著走。
截至目前為止,包括賴清德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共提出四個委員會,每一項的難度都很高,也不易做出成績,即便只要其中一個有結果,受益者都是小老百姓。
以「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來說,這是屬於全球性的議題,各國都會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而在台灣更要面臨非核家園與否、四接是否要設置等更實際的問題,過去幾年,這些爭議始終沒有定論,對賴政府來說挑戰重重。
至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有限,畢竟看我國武力發展的情況,尤其是美方同意售台灣哪些武器,這直接牽涉到我方軍事戰略和戰術的調整,若沒有美方明確支持,要完整建構一套思維、進行沙盤推演也不太容易。
台灣已經是世界公認公共衛生與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這次再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能突破的門檻並不低,最大癥結點是健保費財務問題,這影響每個人的醫療負擔,嚴格來說也是一個馬蜂窩,多數政治人物惟恐避之不及。
至於預定8月將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更是難上加難,過去20年時間,在蔡英文執政任內,從各項數據來分析,是台灣經濟發展最好的時間,簡單來說,台灣目前正處於一個顛峰的狀態,要如何更上一層樓,恐怕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不過,正因為有這些難度和目標,才需要將負責的層級拉高到總統府和行政院,即便有疊床架屋之虞,但這些終究是臨時性的任務編組,只要能真正做出成績,人民可以吃到果實,政局也不會只剩下在野黨的政治議題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