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星期,立法院朝野吵翻天,甚至上演全武行,雙方大打出手,鬧上國際版面,而且在藍白主導下,通過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法案,國民黨和民眾黨若真的不滿政局,那何不直接倒閣?其實在野黨更害怕被解散國會,一旦要重新改選,他們知道民意並不站在自己這一邊。
立法院攻防半個月,在國民黨和民眾黨的人數優勢下,多數由在野黨提出、號稱國會改革的法案,終於在紛擾中完成三讀程序。不過,仍然存在一些憲政爭議,例如,立法院的調查權可能會侵犯到司法權,或是影響到監察權,違反權力分立的原則,而總統國情報告採即問即答,也與憲法條文不符。
因此,民進黨政府正準備提出覆議案,由立法院重新審查,只是讓國會再度表決時,最後結果可能不會翻盤,所以民進黨陣營也計畫聲請釋憲,希望由大法官來認定修法內容是否違憲。
藍白陣營聲稱目前的大法官是由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很可能會協助綠營認定這次修法違憲,由於有7位司法院大法官任期到今年10月底屆滿,必須由賴清德總統重新提名,在野黨內部已經傳出,正在研議不處理大法官人事案的可能性,以避免所提的國會改革修法進入違憲審查階段。
換言之,朝野攻防並未因為這次國會改革案表決結束而落幕,而是這個戰場會不斷重演,包括人事同意權等,只要藍白想刻意阻礙民進黨施政,都可能再次霸占主席台,強渡關山。
可以預見,這是一場長期的抗爭,加上在野黨太過於強勢,導致在這次修法過程中出現「青鳥行動」,數萬人聚集在立法院外抗議修法,要求「程序正義」、「法案嚴審」和「拒絕國會威權復辟」等口號。這些反對者是衝著在野黨立委而來,因為實在不滿藍白表現。
除了這樣以外,最快方法是解散國會,重新改選。只是我國規定,必須當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的不信任案後,行政院院長可依法向總統提出解散國會之請求,總統可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再決定是否行使解散國會權。換言之,解散國會的前提是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投票。
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聽到在野黨要倒閣的聲音,因為一旦倒閣後,民進黨政府也可順勢推動國會改選,畢竟當下民意不認同國民黨、民眾黨強勢主導立法院,而且不尊重少數,若是重新舉行立委選舉,藍白極可能兵敗如山倒。
但不論如何,與民意相悖的在野黨,即便只躲得了一時,照樣逃不過四年後的大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