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昨日(5/29)發布新報告指出,儘管晚了兩年兌現承諾,2022年,已開發國家提供並動員總計約1,160億美元資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
日內瓦論壇報(Tribune de Genève)報導,富裕國家,歷史上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罪魁禍首,在「聯合國應對氣候變遷公約」(UNFCCC)的支持下,他們於2009年承諾,自2020年到2025年,每年資助1,000億美元幫助較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天災。這些資金主要用於資助能源和綠色交通,以及幫助貧窮國家確保水資源的供應,特別是在農業、重新造林和環境工作。
世界報(Le Monde)報導,這項承諾是 2009 年在哥本哈根做出的,最遲要在 2020 年遵守。多年來,氣候融資的拖延和進展緩慢,最終減緩了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的氣候談判。發展中國家表示,這項承諾不是施捨,而是「道德債」,因為最貧窮的國家污染很少,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最沉重。
路透社報導,1,000億美元遠低於數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需要足夠資金投資清潔能源,以實現氣候行動並保護其社會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富裕國家的氣候援助在2021年達到896億美元,到2022年增加了30%,來到1,159億美元。
2022 年提供的 910 億美元公共氣候融資中,69%是貸款,引發了一些氣候脆弱國家的批評,他們認為,這加劇了債務負擔。
今年11月,第 29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將在亞塞拜然(Azerbaijan)舉行,各國將協商制定新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並於2025年後實施。
氣候融資獨立高級專家小組(The Independent 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Climate Finance)在COP28報告中提到,到 2030 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約 2.4 兆美元的資金,以解決能源轉型、適應、復原力、損失和損害以及保護等關鍵領域的問題。
歐盟,身為全球最大的氣候融資提供者,希望更多國家能為此新目標做出貢獻,其中包括中國等大型新興經濟體。但中國,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在過去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對此表示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