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美國警察殺害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大力訴諸司法改革。如今四年後,除了各州稍作調整,組織期盼的全國性改革,仍遙遙無期。
據路透社報導,25日美國民眾 Stevante Clark 表示,當佛洛伊德的死引發世界各地對美國種族歧視抗議時,他對美國司法改革感到一絲希望。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加州沙加緬度(Sacramento)警察曾以害怕自己弟弟 Stephon Clark 疑似手持真槍為由,對握著手機的弟弟開了20槍,致使他喪命祖父母後院,而引發了一連串抗議與改革的呼聲。加州制定了更嚴謹的警方強制力行使法規(use-of-force law),但全國性的改革則毫無動靜。
Clark 以為,佛洛伊德與其他2020年遭警方殺害的非裔民眾的性命,終於能讓大眾理解執法改革的必要,帶來盼望已久的實質性司法改革。四年後,司法改革的路上仍困難重重,2020年該場運動的聲勢已消失,而議會內的立法也延宕,使得在警方手中失去親人的家庭、社群與改革人士,對司法改革不再是當務之急,感到十分挫折。Clark 聲明,要榮耀佛洛伊德的生命,就必須通過實質的政策與法律變革,來防止下一個佛洛伊德案發生。他還批判拜登政府,處理警察暴力議題時,積極度不夠。警察施暴是全民議題,可如今民眾恐怕早已麻木。事發當下呼聲震天,而聯邦政府層級的廣泛改革卻大多不成功。
24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呼籲國會速速將加強對警問責的《佛洛伊德警務公義法案 》(The George Floyd Justice in Policing Act)送到他的桌前,好簽署法案。而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發言人對路透社表示,川普對暴力犯罪與移民問題保持一貫的強硬態度,將恢復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
《佛洛伊德警務公義法案 》在2021年首次出現於國會上,旨在應對執法人員激進的策略、不當的行為與種族偏見。長年來在國會受阻,未有絲毫進展。同年,民主黨嘗試與共和黨對法案達成共識未果,拜登怪罪共和黨員。其中兩黨爭議點之一,是警察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原則,保護警察不受一些執法過當訴訟案件侵擾。民主黨籍眾議員傑克森李(Sheila Jackson Lee),23日重新將《佛洛伊德警務公義法案 》送入國會。
專家認為,在2020年大選佔盡風頭的警察暴力議題,在2024年不太可能還有當時的影響力。美國耶魯大學正義合作研究中心(Justice Collaboratory)的 Jorge Camacho 解釋,其他議題先後興起,如以巴衝突、烏克蘭戰爭與經濟。但針對警察暴力議題處置無力,可能是拜登在非裔社群支持貧弱的原因之一。非營利組織美國非裔研究合作(African American Research Collaborative)釋出最新民調顯示,非裔社群關注重點已轉移至經濟議題。
在國會未能通過《佛洛伊德警務公義法案 》後,拜登於2022年5月以行政命令,建立全國性的警察不當行為資料庫,要求執法人員調查警察行使致命強制力,與嫌犯在警方監管下死亡的案件,以及限制執法人員施行鎖喉(chokehold)與不敲門搜索令(no-knock warrant)。美國非裔民權人士夏普頓(Al Sharpton)5月24日聲明,《佛洛伊德警務公義法案 》可以實現四年前,對佛洛伊德的家屬以及跟他們有同樣傷痛的家庭們所做的承諾,更可以實現數十年來在抗議與遊行中,不斷倡議的目標。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訪問學人肖恩雷(Rashawn Ray)表示,拜登政府最大的成就,在於撤除川普政府時期限制使用合意判決的新政策,畢竟歐巴馬政府時就有以合意判決來處理警察施暴問題。美國民權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資深顧問 Nina Patel 表示,在警察咎責方面有稍許進展,但影響層面仍不夠廣。在路易西安那州(Luisianna)、亞利桑那州( Arizona)與喬治亞州(Georigia),州政府政策讓旁觀者拍攝警察行徑更加困難,而旁觀者的影片又通常是警察施暴能浮出水面的原因。
黑人的命也是命董事 Cicley Gay表示,目前改革力度不夠,漸進式改革未能滿足社會需求。此一運動透過民主黨籍議員布希(Cori Bush),在國會推出《人民回應法案》(The People’s Response Act),經由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透過資助州與地方政府,來提供報警以外另一個處理公共安全問題的方法。專家認為法案在國會中將遭遇共和黨與民主黨中間派強力阻撓,但改革人士表示,將無畏風雨力求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