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會程序爭議引起民間團體的關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昨(24)日召開第十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有超過20個會員團體代表出席,並在大會中通過聲明稿,呼籲立法院將爭議法案退回嚴審,針對當前國會亂象,請藍綠白三黨主席應盡速進行朝野對話。
公督盟在聲明中指出,原本期待本屆新國會能在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之下,讓國會能夠迎來更多法案辯證的空間,落實國會改革。然而,新國會開議至今的運作情況卻讓國人十分失望,特別是針對本次「國會改革」的議題涉及權力分立、憲政架構茲事體大,理應不可草率。
聲明提到,國民黨和民眾黨在國會所形成的多數聯盟,不斷踐踏民主政治的底線-程序正義,從程序委員會違法擋案到不斷濫用逕付二讀、全案保留、封殺提案、散會動議等議事手段,到二讀表決當天,更發生舉手表決、整包法案以再修正動議提出等重大程序瑕疵,使得高度爭議性的法案缺乏實質辯證,這些粗糙的立法過程,絕對會對未來台灣政治留下許多動盪的因素。
聲明談到,過去三十年,「國會改革」一直是全民所殷切期盼的重點政策,但是從過去幾次國會改革法案的修法內容和進程,可以發現,不管誰是國會多數黨,政黨利益永遠凌駕於國家利益,這導致立法院的運作一直不如人民期望,尤其是這次在法案缺乏討論的情況之下,更出現獨步全球的「反質詢」制度和「超級質詢權」等極度擴權且定義不清的法條。
公督盟強調,「國會改革」應是權責相當,在修改國會職權的同時,應加強國會自律規範,否則只會產出有權無責的憲政大怪獸,破壞國家民主體制及權力間的相互制衡,這將無助台灣民主深化發展。面對當前的國會亂象,立法院卻無法發揮匯流眾意並予整合的功能,導致朝野高度對立,許多公民必須站出來捍衛程序正義的民主價值。
公督盟表示,民主政治不會有永遠的多數黨,也因此任何政黨都應該尊重不同聲音,呼籲三黨主席應針對當前國會僵局,召開朝野對話,讓多元民意都能獲得程序保障與公平對待,都能自由且充分地表達己見。
公督盟指出,朝野雙方應重新坐下來逐條審查辯證「國會改革」相關議案,聚焦爭點聽取專家學者和公民團體等意見,使國會發揮公開透明、理性討論的功能。如此才能堅守程序正義,減少國會暴力衝突,讓國會改革不只是法條文字的改變,而是可以進一步強化人民對立法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