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碳排放以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可說是全球共識,透過專注於低碳的再生能源、限制碳排放等作為,各國正試圖一步步降低碳排。不過你知道嗎?最新的研究顯示,一般認為會製造更多碳排的「動物」,居然也能協助達成此一目標。
一份由全球野化聯盟(GRA)資助、使用耶魯大學林學院開發新模型的研究發現,在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中塔爾庫山(Țarcu mountains)近50平方公里草地上放牧的170頭歐洲野牛群,有潛力可以一年「捕捉」多達5.4萬公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於美國4.3萬輛汽油車或 12.3萬輛歐洲汽車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值。
研究第一作者、耶魯大學林學院教授舒茲(Oswald Schmitz)解釋,野牛透過在一塊土地上「均勻吃草」影響草地和森林生態系。簡單的吃草行為就可以達成回收營養素以增加土壤肥力、協助散播種子,以及讓土壤更為密實、避免其中的碳被釋放到大氣中等,也因此相較於沒有野牛,有野牛的環境能保存的碳將近10倍。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生物多樣性准教授李思(Alexander Lees)則表示,這個研究讓重新引入歐洲野牛的方案更具說服力,這無疑是一種具重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效益的「自然為本的氣候解決方案」(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強化了大型哺乳類在碳循環中地位的論述。不過未來仍須有近一步研究,分析究竟野化動物被重新引入後,需要多久才能見效。
歐洲野牛大概在200年前左右自羅馬尼亞絕跡,不過歐洲野化基金會(Rewilding Europe)及羅馬尼亞自然基金會(WWF Romania)在2014年再度將復育的族群野放到喀爾巴阡山脈;自此,塔爾庫山(Țarcu mountains)的歐洲野牛數量開始成長,如今已有約170頭,成為全歐最大的野放群落之一。
全球野化聯盟(GRA)的科學政策作為負責人Magnus Sylvén指出,這個研究開啟了全球氣候政策制定者的新篇章。過去自然保護及復育通常被視為需與氣候緊急狀態一同面對的挑戰或成本,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透過野化恢復自然原貌,就可以減少大氣中的碳並穩定氣候,這代表可以兩者兼顧。
不只是歐洲野牛,舒茲的團隊總共觀察了9種物種,其中也包括熱帶雨林區的大象、麝牛以及海獺等,許多動物在一個區域內的重新現蹤,都展現出與歐洲野牛相同的趨勢,有助於強化環境固碳能力達2倍以上,作為新的自然固碳選擇,目前看起來具有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