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05-19 18:00
中國對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的聚甲醛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我經濟部表示,將協助業者拓展其他市場。
經濟部指,本次遭調查的聚甲醛(POM)為熱塑性的工程塑膠,用於小齒輪、刀柄、緊固件等工程零件,也應用於汽車和消費電子產業。
貿易署將協助業者貿易救濟事宜,啟動異業結盟拓展海外市場,持續協助石化業低碳智慧轉型,朝泛用型材料升級為特殊高規材料,並促成跨入半導體材料供應。
經濟部指出,中國 2017 年已對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的聚甲醛產品課徵反傾銷稅,此次又對歐盟、美國、台灣及日本發起調查。
經濟部說明,台灣生產聚甲醛出口中國,佔總出口市場的 6 成,其他市場則是越南、土耳其、印度 。以 2021 年至 2023 年統計來看,占中國聚甲醛總進口值約 12.7% 至 14.1% 間,為中國第 4 大進口來源,次於歐盟、韓國、美國。
發布時間:05-19 15:48
明天 520 就是台灣總統就職日,中國商務部今(19)日又出手,對產於台灣、美國、日本、歐盟地區的共聚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 Copolymer或POM Copolymer)啟動反傾銷調查。
根據商務部,調查自 2024 年 5 月 19 日起開始,通常應在 2025 年 5 月 19 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 6 個月。
公告指,4 月 22 日收到多家企業的反傾銷調查聲請,包括雲南雲天化、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等。申請人共聚聚甲醛產量於 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占同期中國同類產品總產量 50% 以上,符合了申請規定。
傾銷調查為 2023 年 1 月1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調查範圍包括產於歐盟、美國、台灣、日本的共聚聚甲醛,又稱聚氧亞甲基共聚物、聚氧化甲烯共聚物。
共聚聚甲醛具有機械強度高、高耐疲勞性、高耐蠕變性等特性,可部分替代銅、鋅、錫、鉛等金屬材料,直接用於或經改性後用於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日常用品、運動器械、醫療器具、管道管件、建築建材等領域。
中共對台灣的反傾銷調查,總是「巧合」發生於台灣特殊政治活動時刻。2023 年 4 月 12 日,民進黨提名賴清德參選總統,中國商務部即對台灣禁止中國進口的 2,455 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同年 8 月,副總統賴清德前往友邦巴拉圭參加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就職典禮,當時中國商務部亦對台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進行了反傾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