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戰爭開始,西方國家早已凍結價值2,600億歐元的俄羅斯外匯存底。如今戰事日趨膠著,烏克蘭的盟友正在思考,要如何利用俄羅斯被凍結資產,來協助烏國抵禦外侮。但直接將凍結資金充公,恐威脅國際法律秩序,甚至是國際金融市場。對此,美國與歐洲各自提出較溫和的手段,美方期望下個月於義大利舉辦的G7峰會中,能說服歐洲盟友採納自身方案。
據金融時報報導,將俄羅斯的資產充公,必然對烏克蘭反抗能力大有助益,它早就以國家安全等理由實施自助手段,將價值3.66億歐元的俄羅斯公有資產充公。烏克蘭總統府副秘書長 Iryna Mudra 主張,將俄羅斯資產充公,是回歸國際規範,並履行俄羅斯戰爭賠償的義務,並非懲罰性質。美國也認為資產充公,是對於俄羅斯侵略行為的相應措施。美國國會4月通過的最新援烏法案,已授權總統凍結俄羅斯資產的權利,以為日後充公鋪路。在此議題上,英國部分議員與加拿大都是認同的,反觀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以及歐盟仍持疑慮。
法源基礎薄弱
義大利財政部長 Giancarlo Giorgetti 認為,資產充公執行有難度,而法國財政暨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則說,充公並無法源基礎。充公一事面臨的一大法律難題,就是國家豁免。歐洲議會針對充公俄羅斯資產來重建烏克蘭報告之作者、英國國王學院國際公法教授偉柏(Philippa Webb)指出,「沒有法院有權審理其他主權國家,除非受審國家同意,將自身置於指定法庭的管轄內。」更何況央行的資產,傳統上向來享有高度豁免權。就算在特定情境下,可採行侵犯國際法的因應措施,這類措施也必須是暫時且可逆的,然資產充公根本談不上可逆。
傷投資人信心、威脅金融秩序
國際法的疑慮不提,還有其他更直接的問題,如投資人信心。印尼與沙烏地阿拉伯,早就在遊說西方國家,希望他們勿將俄羅斯資產充公。這些國家擔憂,一旦立下先例,自家財產以後在別人手中恐怕就不安全了。對於西方單方面制裁俄羅斯,不滿的中國也認為,一但充公俄羅斯資產,國際金融秩序會失去威信。歐洲金融市場因手握龐大俄羅斯資產,可能首當其衝,面臨投資人奔走的窘境。還有國家擔心,倘若充公資產設下先例,德國將面臨其他國家以二戰為由,向它索償,歐洲廣大的殖民地,也會開始向各自殖民母國索賠。
不充公,改投資
目前將俄羅斯資產逕行充公的可能性不大,西方國家遂轉向其他方法。比利時提出的方案是,將凍結資產作為抵押品,來為烏克蘭舉債。只是對於手持俄羅斯被凍結資產的金融機構歐洲清算銀行(Euroclear)而言,此法會帶來與直接充公類似的法律問題,實在是窒礙難行。其實歐洲清算銀行在俄羅斯被制裁後,將本來要支付俄國的票息與到期擔保品的現金,重新投資後,賺進50億歐元。歐盟打算挪用歐洲清算銀行獲利,來為烏克蘭添購軍火,而到2月中前歐洲清算銀行的獲利,則不動用,以防範日後訴訟費用與投資風險。若歐盟全體27成員國同意,每年將為烏克蘭帶來30億歐元的資金。
預期獲利作為抵押
美國,則欲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以凍結資產的預期獲利作為抵押品,美國希望透過發行債券或貸款,為烏克蘭籌措約500億美元的資金。相較於歐盟計畫,美國的方法資金挹注量更高,只是它也有隱憂。倘若戰事近期內結束,數十年的預期獲利,必然得用到國家擔保或是凍結俄方資產支付,處理起來必定棘手。另一問題是,倘若俄烏談判,俄羅斯若希望以遭到凍結的資產,來換取對烏克蘭領土上的妥協,東西都拿去貸款了,哪能和俄羅斯換?
俄羅斯不可能坐視
最後還有對俄羅斯報復的擔憂。西方國家大多已退出俄羅斯市場,但仍手持為數可觀的實體資產。據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法學與經濟學教授 Armin Steinbach 的研究,歐盟在俄資產高達1,050億美元,而美國則有360億美元的資產。為了防範報復,任何俄羅斯凍結資產的運用,都必須規劃得當,也得謹守國際法的規範,讓以後俄羅斯若敢採取反制措施,都會違反國際法。只是這一條紅線,俄羅斯似乎不以為意,該國早已開始凍結西方資產,連博西家用電器(BSH Hausgeraete and Ariston)的俄羅斯子公司,都已收編國有。
對於俄羅斯凍結資產使用的方法,甚至是該不該碰,都還無共識。目前有一事是確定的,那就是烏克蘭迫切需要援助。倘若在俄羅斯資產處置上的疑慮,使得對烏援助短缺,間接讓違反國際法在先的俄國得逞,那可就因小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