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帶來精彩的天象,臺北市立天文館今(3)日表示,多年一遇「月掩火星」將在5月5日上午登場,雖然是在白晝發生,需用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火星在短短數秒鐘內被月球遮蔽消失的奇景。5月6日有每小時上看50顆「寶瓶座η流星雨」極大期。
臺北天文館預測,「月掩火星」平均每年發生1至2次,就像日食一樣,每次僅有小部分地表區域可見。5日上午10時38分至11時57分,火星在短短數秒鐘內被月球遮蔽消失,大約一小時後再從月球另一側復出,臺灣能全程觀賞的機會並不多,但用天文望遠鏡就能看到月掩火星的奇景。
臺北天文館表示,這是自 2019年後,臺灣再次出現月掩火星,下次會在2030年6月1日,發生在日偏食前6小時,不過因火星與太陽相近難以觀察。和這次條件類似、全程可見的月掩火星會在2042年8月20日重現,若想在晚上以肉眼觀賞月掩火星奇景,要等到2136年2月16日。
對於喜歡觀賞流星雨的民眾,臺北天文館表示,寶瓶座η流星雨是夏季首場數量可觀的流星雨,5月6日將達到極大期。今年不受月光影響,預估每小時流星數量可達50顆,觀賞條件極佳。在流星雨輻射點從凌晨1時30分左右升起後至曙光前都可欣賞,而且流星數量會隨輻射點升高而逐漸增加。
寶瓶座η流星雨源自知名「哈雷彗星」殘餘在軌道上的塵埃,每年4月19日至5月28日為其活躍期,特色是流星速度快而明亮,部分流星會留下發光的痕跡,持續數秒甚至近1分鐘,也是全年除了三大流星雨外,數量最多、最令人期待的流星煙火秀。
臺北天文館除了提供線上直播外,5月上半月的主題導覽,將有介紹寶瓶座η流星雨從何而來,還有達人傳授流星觀測秘訣。下半月則走進黑洞特展,從愛丁頓的日食觀測看光線如何轉彎,以及科學家如何看見漆黑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