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WWA)今(1)日發布新研究,科學家認為,2023年,巴拿馬運河的水位下降並非氣候變遷所致,而是聖嬰現象減少了降雨量,限縮了船舶通行,擾亂了全球貿易;該運河約佔全球航運量的5%。
路透報導,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全長82公里,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是世界的航運要道之一。自從葉門胡塞武裝分子襲擊穿越紅海到蘇伊士運河的船隻,許多商船近幾個月來,開始尋找替代航線,巴拿馬運河的需求量因而攀升。
巴拿馬經歷了有史以來第三次旱災,導致運河管理局(Autoridad del Canal de Panamá, ACP)為節省水量,實施多項限航措施,包括船舶通行數量及船隻的吃水深度,導致有逾百艘船在運河口排隊長達21天。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表示,巴拿馬運河仰賴加通湖水庫(Lake Gatun)輔助船舶通行,然而該水庫亦是巴拿馬一半人口的飲用水,因此當局決定限縮船舶的航行數量,而不像2016年對居民採分區供水。
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共同作者與研究員佩頓(Steven Paton)表示,今年乾旱將隨著聖嬰現象劃下句點,雨季將來臨,巴拿馬運河應該在這之前就能恢復正常航運了。澳洲氣象局上個月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尚未提出看法。
研究指出,2023年,聖嬰現象是導致巴拿馬降雨量比平均值低26%的關鍵因素,而非氣候變遷所致。聖嬰現象是東太平洋自然發生的暖化現象,平均每2到7年會擾亂全球天氣模式。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