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艘航母「福建號」5月1日展開首次海試,中國軍事專家預估,若福建號如期完成海試,最快也等到2026年才能服役,因建置於福建號的系統複雜度更勝遼寧與山東號。
我國防部去年公布民國112年國防報告書時,就已繪製中共「福建號」航空母艦,並介紹基本諸元。國防部表示,福建號為中國第一艘平板式航艦,為走向遠洋海軍的規劃,也代表國軍必須積極應對此重大威脅。
中國媒體直新聞5月2日報導,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石宏分析,因遼寧和山東號的海試積累豐富經驗,有助於福建號的海試更順暢。
他說,但福建號與遼寧和山東號大不同,包括噸位、相應的動力與推進系統等,何況福建號還是採用電磁彈射的航艦,電力系統的穩定更是關鍵,這就需要實際的海試檢驗。
石宏表示,依據山東號從首次海試到正式服役前後耗時1年7個月,加上前述因福建號的系統比山東號和遼寧號更複雜的情況推斷,可想而知福建號得花更多時間執行海試。
綜合中國媒體與台灣中央社報導,石宏指出,通常一艘航艦在海試其間沒有發生較大的設計和技術問題,整個海試時間可望在1至2年劃下句點,但這還不包括航艦編隊的測試和其他的磨合,由此推測,福建號最快正式服役可能要到2026年。
石宏指出,若航艦在海試期間發現設計、技術和設備等缺陷需檢修,像是法國的「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核動力航艦海試期間發現,原先設計的飛行甲板太短,不能保證E-2C艦載預警機安全起降。
後來戴高樂號只好回廠,延長飛行甲板4.4公尺,並連同其他的技術問題逐一修改,以致戴高樂號的海試時間長達4年。
中國媒體昨(1日)報導,1日上午8時許,福建號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展開首次海上航行試驗,這次海試主要檢測驗證福建號的動力、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福建號(The Fujian) 排水量逾8萬噸,超過遼寧與山東號的約6萬噸,並標榜這是美軍現役航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78)之外,全球第2艘飛行甲板使用電磁彈射系統 (electromagnetic catapult system) 的航空母艦。
報導指出,自2022年6月下水以來,福建艦建造工作按計畫穩步推進,順利完成繫泊試驗和裝設備調試,具備出海進行試驗的技術條件。
有中國軍事分析人士表示,航艦首次海試主要測試的是引擎是否運轉正常。先前,遼寧號和山東號航艦首次海試都花費5天,而福建號作為中國第一艘彈射型航艦,要耗時9天首度海試,需要檢驗的項目可能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