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的獨特甜美風味難以被人工香料所取代,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今(17)日表示,為建立優質的香莢蘭栽培及加工技術,讓臺灣不僅能夠生產香草莢鮮莢原料,亦能加工出高品質香草莢商品,該場攜手輔仁大學共同開發「香草莢風味輪」,幫助消費者更深入瞭解香草莢的風味輪廓。
桃園農改場表示,香草的獨特甜美風味難以被人工香料所取代,臺灣過去香草莢仰賴進口,經過十多年的技術研發及推廣輔導,目前國內種植面積已增加至30餘公頃,鮮莢總產量約50-60公噸,預計2年後可達到80-100公噸。
桃園農改場說,隨著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標準提高,人們追求更天然的食物,大型食品企業紛紛推出無添加人工香料的產品,對天然香草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而生鮮香草莢採收後需經過加工調製,方能品嚐到其多層次香氣。
為快速深入瞭解香草香氣特性的表現方法,桃園農改場與輔仁大學餐旅系李青松教授進行合作,邀請涵蓋可可、咖啡、紅酒、烘焙及餐飲等領域具有國際認證的專業評審級杯測師及品鑑師與香草進口貿易商等,進行專業的感官品評後,首度製作出臺灣「香草莢風味輪」。再者,桃園農改場與農科院及圓山飯店攜手合作,選用獲得三顆星的臺灣香草莢製作出國宴級甜點,促進消費者更加認識獨特的「臺灣香草莢」。
桃園農改場說,將持續投入加工技術研發,輔導桃園市新屋區三合院香草園、屏東縣林邊鄉陳錦超醫師,他們所生產的臺灣香草莢獲得國際風味評鑑所(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原名iTQi)評選的三星風味絕佳獎章,證明臺灣香草莢品質獲得國際專家一致認可,期待它未來成為全球市場上一顆閃亮的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