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自3月26日至30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台灣參展畫廊創歷屆新高,包含大未來林舍畫廊、索卡藝術、PTT SPACE、伊日藝術計畫、采泥藝術、耿畫廊、尊彩藝術中心、安卓藝術、亞紀畫廊、亞洲藝術中心等;邑聚藝術顧問有限公司更預計帶領5位臺灣藝術家作品,包含陳幸婉、陳庭詩、李元佳、林亦軒及2015MIT藝術家曾建穎,前進法國「藝+巴黎」(Paris+, par Art Basel)展出,一起來看看!
亞紀畫廊
於「亞洲視野」展區中呈現華人藝術家陳庭詩的個人展位,陳庭詩的藝術跨足於詩意禪想和現成材料之間,開拓出了極具東方表現性的木刻版畫、現成物鐵雕及彩墨作品。在國際的拍賣市場中,各大拍賣行皆曾成交陳庭詩的作品,其中又以蘇富比的多次專場為最,2020年更達到成交量與成交總額的最高峰。
展位:3D30
亞洲藝術中心
於「亞洲視野」單元帶來朱銘個展,這也是亞洲藝術中心繼近三年來台北的三次朱銘個展後,今年六月即將把其作品帶到北京的畫廊空間之前,所規劃的一次重要國際亮相。此次展位引人矚目的作品包含朱銘的石雕「太極系列— 太極拱門」與銅雕「太極系列」作品,這兩種媒材截然不同的媒介特性,表現出他在創作生涯中晚期愈發如火純青的精準與力道,為國際觀眾了解這位重要藝術家提供了更多角度。
展位:3C33
PTT Space
首次參展帶來已故臺灣現代主義大師席德進的個展「暗示——席德進個展」由現居美國的臺裔策展人邱上源策劃,展出席德進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創作的私密肖像畫,在溫柔和赤裸的幻想之間徘徊,證明了他作為東亞酷兒先驅的地位,在畫中對視線的巧妙處理,暗示了難以言喻的激情和熾熱的意圖。透過與他寫給單戀對象的私人情書節選的對話,重新審視戒嚴時期臺灣同性戀者的生活現實。
席德進出生於中國四川。他最初就讀於一所傳統的人文學院,1943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師從繪畫大師、中國現代主義先驅林風眠。被認為是臺灣最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席德進的作品被臺灣機構廣泛收藏,其中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所收藏的50件作品。
展位:3C47
采泥藝術
畫廊將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呈現華人幾何抽象藝術先鋒霍剛為東方畫會響馬之一,繪畫皆由幾何圖形構成,在一次訪談中幽默表示自己繪畫是珍珠奶茶加吸管,其藝術生涯始於一個文化巨變的時代,從戰時到疫情創作橫跨大半生,今年92歲至今依然挾着一顆赤子之心,不停地創作十分充滿活力,「我是越畫越像個小朋友。」此外,於香港Art Basel的同名平行展《再遇•歸來》展出梳理其逾70年創作,自即日起於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舉行。
展位:3C32
尊彩藝術中心
第十年參展特別策劃「二十世紀 雋永華人藝術」專題展,以亞洲1920年代殖民史,開啟台灣日治時期,第一代受日本西洋美術教育啟蒙,從此帶領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發展;參展藝術家包含陳澄波、郭雪湖、席德進、楚戈、蕭勤、李重重,以及台灣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
展位:3E21
大未來林舍畫廊
展出四位現當代藝術家常玉、吳大羽、陳道明、陳界的創作,以華人藝術家的觀看角度,在西方現代主義的繪畫形式中,探討藝術家意識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以及其對東方美學思想的追求與回應。
拍賣寵兒、被封為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先鋒的常玉,用不同素材勾勒人體線條,融合中國水墨書法線描、擦筆、暈染、飛白等技法,作品常在國際拍賣市場創新高。
展位:3E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