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雖然好發於兒童,但其治癒率高,但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五年存活率更不到10%。醫師提醒,一旦莫名發生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千萬不要以為是老化,若症狀沒有超過一週,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 在我國2021年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名,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成人患者想要穩定控制疾病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異體幹細胞移(俗稱骨髓移殖),但移植後若發生復發,五年存活率可能只剩下7%,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更是驟減至3%」。
看似老化、疲勞的症狀,竟然是急性血癌引起。一名六旬婦人平日身體狀況良好,每天爬山、登高600階,但一年前卻突然變得容易疲倦、氣喘吁吁,且腰部、腹部的不適感越來越嚴重,經診斷後為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帶有高惡性度的費城染色體突變。
另一名案例則是明明幾天前才做完健康檢查確認血球指標正常,沒想到就診時卻已有發病跡象!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指出,今日已有多種治療方式,且健保有條件的給付相關療程,有機會在不同疾病階段,幫助各種需求的患者,盡可能地爭取更穩定的控制疾病、降低復發風險。舉例而言,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以外,也可以在藉由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有望提升移植後的成效。若仍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也無須過於恐慌,臨床上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接續使用。鼓勵患者,若在療程期間有任何疑慮或想法,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因為恐懼而放棄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提醒,一旦莫名發生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千萬不要直接將其輕視為老化、疲勞,務必要仔細觀察,若症狀沒有超過一週都沒有好轉或是日益加劇,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若確診也無須過於擔心,在健保給付多種藥物的今日,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都有機會可以擊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陰霾,奪回人生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