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4月電價調漲,電價平均調幅達到11%,不僅工業受影響,小商家及民生用電價全面調漲,電價上漲更已成為各行各業哄抬物價的藉口,薪水不漲但物價漲翻天,讓民眾怨聲載道且民怨越積越深,520新總統即將就職,大家都在等著看,屆時賴清德如何化解民怨?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定案,從4月起,家庭、小商家及工業用戶全面調漲電價,平均調幅約11%。經濟部表示,調整後住宅電價由平均每度2.65元提高至2.77元,調幅4.5%,仍低於南韓每度家庭用電3.99元;工業電價由平均每度3.38元提高至3.81元,調幅12.7%,也低於南韓的4.53元。
這次電價調漲平均調幅約11%,較引人注意的是,除了依照用電成長率將產業用電分為三個級距,但另外針對國內30家用電量特別大的用電大戶(占國內25%的用電量),特別設定了特大戶的級距,年度用電量在5億度以上,且2年平均用電正成長,將會依用電規模調漲15%到25%的電費。
經濟部與台電雖然都未公布用電特大戶名單,但台積電一家公司占全國用電量就超過8%,絕對會落在最高級距,電價漲幅將達25%。很多股民都擔心會影響台積電獲利?但台積電已經對外表示,尊重政府相關政策決定,並將秉持一貫的合法合規原則,遵循辦理,公司長期財務目標維持不變。
對於電費被特別針對,台積電並未反彈,並且表示尊重政策決定,並表示長期財務目標不變。意即,獲利受電價漲影響程度並不大?專家也表示,電價調漲對台積電影響有限,雖可能讓台積電每股少賺0.41到0.68元左右,但以去年台灣獲利最高的台積電來說,去年稅後純益高達8384億元,一年增加數十億元電費的確占比不大。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1%、近十年附加價值更是成長3.75倍,單單台積電2022年營收高達2.25兆元,換算附加價值達1.8兆元,相當於台灣GDP的7.94%,更是超過整體半導體產業一半,台積電是台灣「護國神山」,只要台積電受影響程度小,台灣經濟表現應該不會太差。
台積電安了!但各行各業出面喊苦的聲音卻不斷,此次平均漲幅達到11%,萬物齊漲的浪潮正在蘊釀中,況且物價調漲是環環相扣的,只要有業者出面帶頭漲價,後續漲價潮就一定會發生,商家更是會陸續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況且只要漲了就回不去了,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新台幣愈來愈薄。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經實際試算,手搖飲店1個月用電大約3,000度,一個月增加的電費僅600元;髮廊平均單月用電量約2,000度,一個月增加約400元電費;便當店平均用電約1,600度,增加電費約為300元。
台電說法強調電價漲沒有這麼嚴重,民眾為何卻不認同?手搖店一個月增加的電費僅600元,也就是每天電費就只增加20元,若手搖飲料每杯是50元,電費調漲後每杯調幅至少在10-20%,每杯飲料價格少說要賣55元或60元,也就是說飲料店每天只要賣2-4杯飲料,就可以將漲的電費成本給賺回來,其他多賣的飲料就是多賺的,這樣合理嗎?政府要不要查?
台電漲電價也讓在野黨藉題發揮,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就說:「光電、風電、綠電都吃飽,然後讓台電虧損得一塌糊塗」。立委黃國昌批評,「民進黨政務官,包含經濟部、政務委員、國發會,有多少人是幫忙護航綠電集團」。
在野黨為監督執政黨,藉機大肆批判是可以理解,但在野黨的批判真的毫無理由嗎?就以能源股中的泓德能源(6873),去年營收達新台幣58.39億元,年增15.4%,淨利8.15億元, 年增25.4%,每股純益8.36元,營收及獲利均同創新高。董事會更決議每股配發4.08元現金股利,以及0.255元股票股利,每年獲利快賺到一個股本,難怪在野黨立委會對台電虧損相當有意見。
去年通膨率為2.5%,創下近15年來的次高,主計總處2023年的薪資統計,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雙雙呈現負成長,其中實質總薪資不僅是7年來首次負成長,減幅1.04%,更創11年來最大。薪水不僅未增加,如今又得面臨電價上漲引發的萬物齊漲壓力,民眾生活壓力真的越來越大!薪資趕不上通膨,痛苦指數攀升,賴清德上台後恐將迎來民怨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