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女團 aespa 隊長 Karina 上個月遭爆與演員李宰旭熱戀,引發粉絲反彈,為此甚至在 Instagram 公開致歉,卻反而引發其他支持者不滿,而這事件也再次讓鎂光燈投向南韓的極端偶像文化,談情說愛不是不可以,但,你問過超級粉絲了嗎?
談戀愛的代價
Karina 的新戀情曝光後,有粉絲開了一輛廣告車至其經紀公司,上頭的電子看板大剌剌寫著,「我們支持 Karina 大放異彩,我們以為彼此有著共同夢想,但我們錯了。難道粉絲給妳的愛還不夠嗎?」
這情緒勒索般的口吻,是南韓紅星必須承受的「甜蜜負荷」。看在國際粉絲的眼裡,不免咋舌。
看看美國的流行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高調談戀愛已成了她的標記,上個月親赴超級盃球賽為足球球星男友 Travis Kelce 加油,以「一己之力」帶動電視收視率飆高,觀看次數創下 1969 年美國首度登月以來之最。
幻想的親密關係,一腔熱情皆錯付?
BBC 引述媒體專欄作家 Jeong Deok-hyeon 說法,南韓狂粉往往會對偶像產生一種「擬/準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一廂情願地將大筆精力與資金投注在偶像身上,對方可能渾然不知。
此一產業鼓勵粉絲透過消費表達對偶像的愛,當「投資」益多,粉絲當然也期待更多「回報」,很多時候要求就成了威脅。
除了自己還能怪誰
會演變成這種極端的愛,藝人與經紀公司可說是一點都不無辜。直到 10 年前,經紀公司多還是會下達禁愛令,甚至不准藝人使用個人手機。
尤有甚者,為了強化粉絲「黏著度」,經紀公司會打造社群軟體,讓粉絲能追蹤偶像的日常。如韓流(K-pop)大廠 SM(旗下藝人包括 aespa),就於 2020 年推出了一款 App,設計如同一對一通訊軟體,實際上卻是群聊,讓明星可同時對成千上萬的粉絲發送訊息。
寵粉的作為還不少,有的藝人會買禮物送粉絲,還提供一對一通話,贏得小粉絲的心。也正是營造了這般「粉絲可以創造明星」的文化,粉絲便誤以為,他們有權對明星私生活指手畫腳。
超級粉絲的能耐
狂粉若「瘋」起來擁護偶像,威能超乎外界想像。有人會全天直播偶像音樂(甚至睡眠時),讓其衝上排名榜。有的會在頒獎季節舉行投票活動。荷包滿滿的,甚至會不惜砸重金,在紐約時代廣場購買廣告屏。
南韓天團防彈少年團 BTS 的粉絲後援會,可謂將這文化發揮至新高度。BTS 的官方歌迷名稱為 ARMY,取自 Adorable Representative M.C for Youth 的縮寫,也是「軍隊」的英文。
這支「軍團」有數百萬成員,代表 BTS 參與慈善活動,還會營運 X 帳號,翻譯 BTS 的相關內容,包山包海,從歌詞到社媒發文皆不漏失。募資、辦活動、當網路糾察隊樣樣來,最高宗旨就是,要將偶像美好的一面,向全世界放送。
寵粉難為
激動的粉絲除了不滿 Karina 談戀愛,也對她向「公眾」道歉之舉感到憤怒。在他們心中,這歉意,應留給死忠的粉絲論壇。有南韓粉絲對於 Karina「為愛道歉」一事鬧上全球媒體,感到難堪,稱之傷及了國家形象。然而,也有不少 Karina 國際支持者湧入社群媒體,為她抱不平,不解談個戀愛怎麼就要道歉了?
K-pop 專欄作家 Jeff Benjamin 指出,韓團競爭激烈,走紅時間通常只有 4 至 5 年,藝人寵粉往往也是為了固粉,方能延續演藝生命。不過,隨著 K-pop 愈來愈國際化,Benjamin 認為,南韓明星的支持者應會學著開放心胸,此一產業也能漸漸摒棄陋習。
「這些藝人大唱情歌,卻連談個戀愛都被管束,也太諷刺了。」
Karina 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