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豐田汽車等幾家日本大型企業紛紛宣布30年來最大薪資調漲後,日本最大工會「連合」(Rengo)上周末也宣布,今年「春鬥」勞資談判結束,共爭取到加薪近5.3%,幅度創1991年以來新高。總統蔡英文上周在參加商總新春聯誼,會中也呼籲企業要替員工加薪增福利,但台灣企業大老闆會買單嗎?
日本每年春季會舉行勞資薪資談判,即為外界所說的「春鬥」,為4月起展開的新年度訂定月薪。從豐田汽車到日本製鐵,日本諸多大型企業上周紛紛宣布30年來最大薪資調幅,外界解讀是日本在向全世界宣告,日本即將揮別因成長低迷而「失落的數十年」。
何謂「失落的數十年」?根據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數據,與美國和德國等主要經濟國家相比,日本平均年薪在過去30年成長很有限。從1990年到2020年,美國平均薪資從4.6萬美元,漲到6.9萬美元;德國從4萬美元漲到5.3萬美元;日本則是從3.6萬美元漲到3.8萬美元,日本薪資的確呈現停滯現象。台灣2020年的平均年資,是2.3萬美元。
豐田汽車上周宣布應允工會的要求,員工月薪最多將調高28,440日圓(193美元,約新台幣6079元),是1999年以來最大升幅。日本製鐵則承諾加薪3.5萬日圓(237美元,約新台幣7465元),14%的調幅甚至比工會要求更高,而包括日立、東芝等大企業也都表示接受工會的調薪建議,這也是自1998年進行談判模式開始以來,算是最大的調薪幅度。
其實,日本在最近幾年已經出現工資長期凍漲鬆動情況,去年日本整體工資上調3.7%,就已經快趕上1990年到2019年日本名義工資4%的漲幅,而這段時間美國的名義工資成長幅度為145%。去年有企業老闆為員工額外加薪3%,但當被問及員工上次薪水有這種漲幅是什麼時候時,該老闆不好意思說:「28年前。」
日本今年的加薪幅度如何呢?根據日本最大工會「連合」上周五(3月15)日宣布,加盟的工會會員約半數已爭取到月薪平均調高1萬6,469日圓(約新台幣3,497元),相當於加薪5.28%。意即,日本今年「春鬥」勞資談判結果,共爭取到加薪近5.3%,幅度創下自1991年以來新高,去年加薪的幅度則為3.8%。
為何日本大企業這兩年來都願意配合工會的要求調漲薪資呢?最主要就是高通膨、想吸引優質人才兩大因素,讓日本大企業帶頭漲薪水。首先,日本消費者物價正以40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上漲,讓企業感到壓力,認為有責任提供與通膨匹配的薪資。其次,大企業想獲得更優質的人才,因此開始仿效歐美企業,從根本改變薪酬結構,用高薪來吸引人才。
日本今年「春鬥」也格外受到外界的注意!因為,日本勞工薪資成長及物價穩定兩大因素,被視為日銀負利率政策退場的關鍵因素。日銀為了刺激國內經濟走出低迷,自2016年以來維持負利率政策,但外界期待在「春鬥」結束後,本周一(18日)召開的決策會議可望宣布政策退場。
薪資上漲的確代表著消費者更有能力消費,但是否就能幫助日本擺脫數十年來通貨緊縮、經濟疲弱的困境?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還不能太快下定論,因為,目前帶頭漲薪的只是大企業,占日本人力最大宗還是中小企業,這部份人力占比高達7成的勞動力。
其實,台灣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總體經濟也出現低成長、低通膨與低薪資的停滯困境,雖然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大約還維持在3.79%水準,但薪資成長只有1~2%左右,在扣除每年1%通膨以後,實質薪資幾乎沒有成長,如今實質薪資更是出現負成長情況。
根據主計處去年下半年公布的數字,2000年每人每月實質薪資為39,693元,到了去年前7月的平均數字為41,504元,23年以來薪資只增加1,811元,實質薪資幾乎呈現停滯。所以,台灣在薪資成長上也「失落了近24年」。
很多人會質疑,政府不是每年都有提高基本工資嗎?沒錯,基本工資是有提高,從2000年的15,840元,增加到2023年的26,400元,名目上共增加了10,560元,這比總薪資及經常性薪資成長的速度的確快很多。但是,領取最低薪資的人畢竟是少數,過去20餘年政府努力提高薪資結果,並沒有帶動平均薪資的增加。
總統蔡英文上周出席商總新春聯誼,會中呼籲企業替員工加薪增福利。蔡總統表示,企業應響應政府調升基本薪資的政策,為員工加薪、提升福利,不僅可以替產業留才,也能穩定企業的經營,好讓台灣的產業大步走向世界。只是蔡總統這番話,這些企業界大老們聽得進去、會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