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富瑜文教基金會首度與國際音樂玩家熟悉的AI音樂創作引擎AIVA研發創造者:盧森堡AIVA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攜手打造首部音樂史詩《台灣AI組曲》,歷時六個月AI訓練後,今(14)日在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由富瑜室內樂團正式演奏發表。
《台灣AI組曲》三大樂章為〈海洋台灣〉、〈島嶼台灣〉與〈科技台灣〉三個樂章,抒情氣中夾帶著磅薄,節奏時緩時急,音律淺白交錯卻不失悅耳動聽。樂團背後投射而出的美麗影像也是AI生成。發表會上,富瑜文教基金會也和中央研究院音樂與文化科技實驗室合作,共同展示運用於音樂教育「視唱」教學與「翻譜」應用的AI「自動跟譜」技術,以及各種音樂表演場合快速遞補缺少樂器聲部的「虛擬樂手」技術。
全程擔任以AI樂曲串起台灣真情的「富瑜室內樂團」,不只演奏動聽的台灣AI音樂史詩,還由小提琴、單簧管、鋼琴三位資深音樂家與虛擬樂手,由一隻黑面琵鷺持低音大提琴,共同實現真人與虛擬人物同在一個時空中競飆皮亞佐拉作品〈自由探戈〉的場面,進一步演繹人與AI如何的合體演出。
「富瑜室內樂團」是基金會創辦人「南訊企業」董事長曾怡禎所扶植的民間音樂組織。本著科技為「體」、生活為「用」的「體用」概念,具體轉「體」為「法」,實踐「教育為法」、「音樂為用」的理念,他堅信音樂可以拯救人心。
為什麼選擇找盧森堡AIVA來創作《台灣AI組曲》?曾怡禎表示,AIVA在AI音樂生成方面的研發具有技術領先的優勢,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寄盼與AIVA的合作,能為台灣在AI音樂生成技術與應用上,帶來突破和啟發。
而思考用AI來創作「台灣組曲」,基金會董事長鄭秀霞說,使台灣音樂的文化底蘊得以再現和流傳,是基金會成立的願景之一,在保留傳統音樂精髓的各種途徑中,嘗試藉著科技去突破人類創作的瓶頸。
《台灣AI組曲》運用AI的算力、數據,在給予大量的台灣傳統、流行以及民謠音樂資料後,讓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深度學習和分析,並理解台灣音樂的獨特元素。在不斷訓練中,模仿出台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弦結構,並由執行訓練團隊反覆嘗試最精確的算法,最後創作出符合台灣特色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