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中市衛生局在台糖梅花肉片檢出瘦肉精「西布特羅」(cimbuterol)一事,在食藥署 2 月 21 日召開的食安專家會議中,據傳有列席的台中市食安處人員「不能接受實驗室污染的指控」而淚灑會場。
行政院長陳建仁 23 日在立法院進行食安專案報告時,對問及此事的立委客氣表示「3 月會公布會議資料」。衛福部長薛瑞元則直言「專業跟科學的事情用情緒處理是不對的!」
薛部長說得,就事論事,瘦肉精豬肉是不是「實驗室污染」,答案非是即否,是百分百科學問題。以眼淚訴求「不能接受實驗室污染的指控」,不是理性的科學論辯,而是感性的情緒宣洩勒索。
回顧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台中市府 1 月 15 日進行肉品動物用藥抽驗工作時,檢驗出台糖的安心豚梅花肉片含有瘦肉精西布特羅。中市衛生局表示,第一次檢驗出很驚訝,因為數值很高;非常慎重連做六次,檢驗結果都是微量檢出,因此通報中央、市府,也對外發布新聞稿。
2 月 2 日,台中市府召開記者會指稱「檢驗出台糖的安心豚梅花肉片含有瘦肉精『西布特羅』,已違反食安法規定,因此通知業者下架,並且依食安法裁處」。春節前丟出「台糖安心梅花肉片讓人不安心」的震撼彈,第一時間引起的人心惶惶,不難想像。
後續的發展卻急轉直下。除了當初台中市府的那一包檢驗樣本為陽性,其後相關機構對台糖豬肉片瘦肉精的檢驗(截至 2 月 21 日計 885 件),均為零檢出!台中市長盧秀燕則早在 2 月 8 日就事主變公卿,認同整個風波為「單一事件」。
吾人要問的是,在發布新聞稿之前,中市衛生局是否有從科學角度想一想:一、第一次檢驗數值很高,重做五次檢驗結果卻是微量檢出,科學上如何解釋此現象?二、對同一檢體重複做檢驗之餘,是否更應該到不同通路商、零售商,對台糖同一批肉品的相同部位、不同部位,甚至於台糖的所有豬肉產品,進行採檢,以確定其為單一獨立事件,還是系統性問題?三、是否應通知台糖申請複驗?四、使用每公克售價超過百萬台幣的西布特羅,是否顛覆科學的經濟效益與經驗法則?五、有可能是「千面人事件」嗎?
從反萊豬不反萊牛、反高端疫苗,吾人看多了政治霸凌科學的非理性行為,現在又多了感性的眼淚攻勢對上理性的科學論辯。在台灣,哪一天才能科學的歸科學?
(作者為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