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梅毒案例連續第三年刷新紀錄,去年再度破萬例,仍以都會區為主,且數據恐怕遭到低估,醫界憂心忡忡。
日本時報報導,根據日本國內感染症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2 年,全國共通報 13,228 例,是 1999 年採用新調查法以來首次破萬。2023 年,案例增至 14,906 例。
就都道府縣行政區而論,東京都 3,658 例最高,大阪府 1,967 例次之,福岡縣 939 例第三,愛知縣 817 例第四,北海道 677 例第五。依年齡來看,多為 20 至 50 多歲男性、20 多歲女性。
其中,透過母子垂直傳染的先天性梅毒,2018 年起約是每年 20 例,但 2023 年卻躍升至 37 例,專家推測可能與整體梅毒病患增加有關。先天性梅毒恐致早產、新生兒死亡,造成智力、眼力、聽力受損等。
日本梅毒案例於 1960 年代後半期突破 1 萬例,而後逐漸減少,2000 年代每年約 500 至 900 例。然而,自 2010 年起,再現反彈之勢,於 2020 年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來到高峰。
官方無法指出確切原因,推想與社群媒體所致的濫交活動、性產業有關。主導梅毒防治工作的愛知醫科大學教授 Hiroshige Mikamo 表示,由於醫師在此病症的治療經驗有限,病例可能低報。一項調查顯示,日本梅毒真正數字恐怕是所知的 5 倍之多,足見嚴重性。
梅毒病原為梅毒螺旋體,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淋巴腺腫、皮疹、頭痛等,也可能毫無症狀。若侵犯神經系統,則可能引發腦、脊髓病變。就算治癒,仍可能再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