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學術論文產出可說是全球數一數二,但品質參差不齊也是世界有名。經濟學人分析,不當獎勵、重量不重質,助長了中國假論文歪風。
今年 1 月,中國華中農業大學某黃姓教授遭 11 名學生聯合舉報,剽竊他人學術研究、造假資料,甚至逼迫學生寫假論文。針對黃某學術不端之指控,該校展開調查,2 月 6 日宣布,黃某作為作者的 10 篇論文存在偽造、竄改數據與圖片、不當署名、未註明出處等情事,加之師德敗壞,予以解聘、撤銷其教師資格,並撤回相關論文。
造假風盛行
中國素有論文工廠之稱,原因不外乎大學總是以論文產出數量作為研究人員升遷標準,而非品質。在此風氣之下,2017 年起,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屢屢冠於全球,卻良莠不齊。其中並非全無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但更多的是漏洞百出的可疑論文。
假論文猖獗的嚴重性難以估量,但可從被撤回、被期刊下架的文章數目略窺一二。根據《自然》(Nature)期刊,中國論文撤回比例是全球第四高。由美國非政府組織 Crossref 與 Retraction Watch 合力匯編的資料庫可見,5 萬筆撤回論文中,高達 46% 來自中國。
中國論文工廠善於盜用真正的研究、略動手腳就成了一篇新論文。有的錯誤極為明顯,到了荒唐的地步。善於揪出「老鼠屎」的微生物學者 Elisabeth Bik 就舉例,如一篇關於攝護腺癌的研究,竟稱研究中的半數患者都是女性。有的假論文則可能偽造得非常成功,導致一鍋粥盡遭汙染。也因此,有的科學家會直接拒絕對產自中國的論文進行同儕審查(peer review)。
政府不是沒出手
為了將中國打造成科學強權,政府不是沒努力改善形象,加強取締假研究。近些年來,當局懲治了數百名行為不端的科學家,使之無法獲得研究補助。1 月,教育部也嚴令各大學調查所有撤回的論文。
規矩行事的研究人員,樂見這番霹靂手段。北京一所醫院的研究人員就稱,有關當局應祭出嚴懲,以正學風。
然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 Shu Fei 表示,問題根源在於,大學以論文數量獎勵人員的做法。儘管官方已於 2020 年公布指引,望能革除此弊,卻收效甚微。可能的原因是,大學領導人通常是政府官員,而非學者。他們擅長的是追逐數字目標,而非鼓勵良善的科學研究風氣。畢竟,品質難以量化,評鑑成了問題。
上梁不正下梁歪。根據去年一份網路民調,竟有高達 1/4 的中國醫學研究生,認為捏造部分資料或結果之行為,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