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降低攝入化學物質的風險,可能得改變飲食習慣了。一項研究發現,常喝茶、常吃外食與加工肉的年輕族群,體內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永遠化學品(forever chemicals)濃度,竟意外地高。
PFAS是什麼?
PFAS 是一種永遠化學品,亦即不易在環境中分解的化學物質,已知可能引致癌症、新生兒體重過輕等健康危害。此種化合物常用於防水性的消費性商品,如筆、包裝用料、顏料等。
研究
Technology Networks、衛報報導,由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 2 月初發表於 ScienceDirect 期刊。
研究共檢視了 727 名美國青年從攝取的食物中,暴露於 PFAS 的風險,一組平均 19 歲(604人),僅進行一次抽血檢驗;另一組(123人)驗血兩次,分別為 20 歲與 24 歲。
結果發現,常吃外帶食品、豬肉、加工肉品、奶油、糖果、洋芋片,常喝茶與瓶裝水的人,體內 PFAS 濃度較高。在第二組人中,兩次抽血檢驗之間,增加喝茶量者,血液中的 PFAS 家族化合物濃度都有所上升,如 PFHxS(24.8%)、PFHpS(16.17%)、PFNA(12.6%)。
為何如此?
研究人員不清楚茶飲與 PFAS 汙染之間的關聯,推測可能與茶包的包裝有關。至於加工肉部分,污染來源則可能有多種管道,從上游到下游,從動物養殖環境、烹飪過程,到防油包裝都不能排除。
此外,喜好在家自行烹飪者,體內永遠化學品的濃度較低,或許也正是因為減少了與外帶食物包裝物的接觸機會,如防油紙袋、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