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爛尾樓沉痾未解,政府使出絕招,獲中央投資的地產開發商,必須在建地裝設監控攝影機,甚至派出無人機「監工」,確保資金未遭濫用,工程確實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 1 月中推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監督管理辦法》,旨在提高中央預算投資效益,加強監督執法。
根據辦法要點,獲官方資助達 3,000 萬元人民幣(新台幣 1.3 億元)以上的企業,必須在工地現場裝設監視攝影機,或利用遠程監控設備,以利「實時監控」。條件允許的話,更應採取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等方式,定期核查項目建設進度。
投資機構和玉資本(MSA Capital)分析師 Ben Harburg 向BBC表示,這是有關當局為了確保阮囊羞澀的建商,能將政府資金確實用在該用的地方,所採取的手段。「中國開發商已破壞了政府信任,有人甚至將項目資金挪作私用。」
中國「老大哥」緊盯人民的程度已是全球之最,據傳全球近半數監控攝影機都在中國,高達數億支,有的還採用人臉辨識等人工智慧科技。不過,專家認為,建地加裝監視器之舉應不致引發反彈。
雪梨大學中國政治教授 David Goodman 指出,新規定算不上可怕,但可以嗅到一種被逼到「不得已」的味道。他也相信,此舉確實能奏效,有助改善建設效能。
近來中國官方也多次出手,為資金籌措困難的建商解套,包括推出紓困方案、要求地方政府盤點亟需救援的建案、敦促銀行持續對開發商放貸。光是去年,中國銀行對房地產市場的放款規模就高達 10 兆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