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豪華遊輪「海洋標誌號」(Icon of the Seas)已於昨(27)日自邁阿密啟航展開處女航,前往各個熱帶島嶼進行「跳島之旅」,後續還會有更多更大的豪華郵輪下水。然而,環保人士卻擔心,這類大型遊輪的旅行,碳排放量可能會比搭飛機到定點遊玩還要高上多達8倍,引發更多環境問題。
「海洋標誌號」為皇家加勒比集團(Royal Caribbean Group)所有,由於其海上樓層共20層並可容納多達7000名乘客,被戲稱為「人類千層麵」(human lasagna),船身全長365公尺,更是比艾菲爾鐵塔平躺還長,以及相當於5艘鐵達尼號的25萬噸重量,並以頂層全球最大海上水上樂園「驚險島」(Thrill Island)及高達17米的瀑布為賣點。
然而,海洋標誌號採用液化天然氣作為動力來源,加上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大型遊輪下水,卻引發環保團體的擔憂。
國際潔淨運輸理事會(ICCT)在本周稍早釋出的報告顯示,採用天然氣作為海上航行燃料的「甲烷船」實際排放的碳排量比現階段法規認定的還要多上1倍,因為天然氣引擎雖然確實更「乾淨」,卻要考量甲烷逸散(methane slip)的影響,也就是天然氣在未經妥善燃燒的情況下,「逃出」引擎的甲烷量。
以現階段最常見的航行用液化天然氣引擎LPDF四行程循環引擎(LPDF 4-stroke)為例,歐盟法規預估其甲烷逸散約為3.1%,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則認定為3.5%,不過經實地驗證,逸散率應該高達6.4%。
比起外界熟知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在大氣中「拘束」熱能的能力高達80倍,控制甲烷排放也是全球抑制人造溫室氣體排量的一環,而甲烷引擎經實測,雖然二氧化碳排放量更低,其溫室氣體總量卻更高,這也意外地讓傳統燃油引擎比天然氣引擎製造更少的碳排量。
而事實上,這也並不是第一次這類大型遊輪引發外界對環境破壞的疑慮,包括威尼斯、巴塞隆納及阿姆斯特丹等過去熱門的停靠港口城市,都已經對遊輪停靠祭出限制,或乾脆直接禁止船隻入港。
環團美國地球之友組織(Friends of the Earth U.S.)海洋與船隻計畫(oceans & vessels program)負責人基佛(Marcie Keever)說,建造這麼大的遊輪還使用天然氣這種能源,相關產業無疑正朝向錯誤方向前進。
另一方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式微,台灣作為遊輪的熱門停靠點及愛用者,可能也需要跟上國際,提升對港口因遊輪停靠而導致的珊瑚礁破壞、生態系干擾等問題的注意,才能更有效保護台灣珍貴的自然景觀及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