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案近年來屢創新高,網路購物詐騙、非法投資詐騙、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已成三大詐騙手法。去(2023)年截至11月底止,詐騙件數已達35000件,詐騙金額達79億元,創史上新高,如何防詐,已成檢警及金融機構共同的重任,也是頭痛。
根據統計,2020年全年度詐騙案件共有23054件,詐騙金額為42.5億元,2022年上升到29702件,金額69.6億元,到了去(2023)年11月底,即已打破前一年度全年的紀錄,增幅是7年來最大。在三大詐騙手法中,以投資詐騙最多,去年前11月達10359件,占30.17%,詐騙金額47.49億元,占59.52%。
網路購物詐騙去年有7643件,占22.26%,金額4.7億元,占比5.89%。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有6366件,占比18.54%,金額7.8億元,占比9.78%。其中以銀行業金融帳戶詐騙最嚴重,占詐騙款項交付金額比重達70%,不僅金管會要求嚴格,銀行對於冒名金融業、電話簡訊、或勸誘買股、虛擬交易平台,也都非常謹慎,防止誘騙案發生。
詐騙集團有計劃、有組織,成員非常年輕,而且不斷招募培訓新人,影響層面不只傷害被害人,對國家安全、經濟、金融、財政、稅收、金融,以及數位網路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甚至破壞社會互信、和諧,後遺症不容忽視,同時犯罪嫌犯快速成長,衝擊國家社會穩定,不利國家未來發展。
分析近20多年以來,詐欺犯手法不斷改變,從2000年代的金光黨及非法吸金開始,然後是假中獎、假股票、假簡訊信用卡盜刷、假健保卡異常、猜猜我是誰、假退稅、臉書購物詐騙、LINE、假冒親友來電、ATM解除分期付款、盜用名人假網拍,再到近年的衞福部確診簡訊、柬埔寨人蛇集團,花招百出。
政府的因應措施也是一再強化,從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成立、科技犯罪防治中心成立、增訂刑法加重詐欺罪一罪一罰、增修組織犯罪管制條例,再到打詐國家隊成立,似乎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詐騙犯罪不僅未減,反而越來越猖狂,手法越來越多樣化,破壞社會安寧秩序,令人不安。
名人也常是被害人,財經界名嘴、意見領袖,或知名主持人、作家、股市分析師、拍賣網站主持人⋯,都成為被冒名詐騙的對象,檢警接獲的報案紀錄積案盈尺。令人痛心的是詐騙案激增,2022年涉案嫌犯高達4萬6千人,創下15年以來最高紀錄,檢警窮於應付,法院訴訟案件暴增,連監獄都人滿為患。
台灣已少子化,百業缺工,年輕人不能從事正當職業,誤入歧途,令人擔憂。嚴刑並不足以扼止犯罪,近年詐欺犯遭判刑的刑期,已大幅拉高,過去有55%嫌犯被判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現在僅31%,但是刑期1年以上,未滿3年者,5年來佔比增加達30%,但是詐欺犯不減反增。
值得重視的是被警方逮捕的詐欺犯,大多是學生或剛踏出校門的年輕人,其實他們常常是被利用的車手或人頭,幕後的黑手主嫌,並不容易追查,以致真正的「藏鏡人」往往逍遙法外,未來刑法修正時,應可考慮增訂「窩裏反」條款,鼓勵被誘惑的年輕人勇於擧發幕後的黑手,以換取減輕量刑,並達到斬草除根,徹底根除詐騙案根源的目的。
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詐騙案,應該是非法境外基金澳豐基金,未經核准,竟然能在台灣違法銷售長達20年,一直到去(2023)年才正式清算,國內受害人超過萬人,吸金金額上看二千億元,不只一般民眾受害,政商名流如前總統李登輝家族、萬海家族、萬海家族、知名藝人蘇有朋都被騙。
不可思議的是澳豐基金在2015年,就被金管會移送檢調偵辦,竟然還能在國內吸金多年,導致被害人如雪球般增加,隨著澳豐案被引爆,國內企業界如寶齡富錦、台端、南光、創為精密、時報、宏致、欣天然、巨有科技、義隆電、台端等13家上櫃公司都被騙,影響層面非常廣,還有人因為不堪虧損因而自殺,令人遺憾,也是教訓。
詐騙案對台灣的傷害深遠,不止被害人多,金額大,層面廣,涉案人又多為年輕人,影響台灣未來發展,如何阻遏歪風,並導正誤入歧途的年輕人,能夠回歸正常發展途徑,正嚴厲挑戰司法,應擒賊先擒王,抓出幕後主嫌,並透過社會安全體系,發揮影響力,導正嫌犯,出獄後不再重犯,積極鼓勵回歸正常發展,徹底根除詐騙案,方為國家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