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說是奇蹟,專家說是疏散典範。日本航空(JAL)516 航班 2 日上演了一齣火海驚魂記,從降落東京羽田機場、與海上保安廳飛機擦撞起火、到機上 379 名機組員與乘客全員疏散,18 分鐘的生死交關,人員雖非毫髮無傷,卻堪稱安然無恙。全球在一片驚懼中看著大火吞噬客機,思考這「教科書」般的疏散表現,是如何讓日航通過火的考驗?
先進設計與防火材質
航太科技之進展,大大提升了飛航安全。當代飛機都必須符合 90 秒內疏散乘客的標準,而這架空中巴士 A350-900 引擎設計、油箱的氮泵浦系統、座位與地板的防火材質、機身的複合材質,都有助減緩火勢蔓延。
舊式飛機多採鋁材質,新式飛機則採複合材質,熔點雖比鋁的 600 度為低,其複合結構卻更耐燃。以 A350 的例子,碳纖材質就提供了抵擋外部高溫的一大保護。
刻在骨子裡的安全訓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飛航史上一次次空難、緊急事件,都成了後人強化應急訓練的養分。空服員的定期演練,學著在各種急難狀況下遇事不慌,沉著指引,將 SOP 印在腦海、刻在心裡,當緊急情況發生,才能作出本能般的反應。日航本周才獲 Airlineratings.com 選為全球 25 大最安全航空公司。
根據班機上 3 名駕駛,降落時並未第一時間發現飛機著火,是透過空服員通知才得知。按規定,任何打開緊急逃生口的動作,都須獲得駕駛艙許可,但事發時,由於廣播系統失靈,一處逃生口無法取得同意,但空服員當機立斷,仍決定開艙引導逃生。
在濃煙進入機艙時,空服員透過廣播器、大聲喊叫,用平素訓練的「短語、命令式語氣」,下達「脫掉高跟鞋、低頭、不是這個門、不要帶個人物品」等指令,促乘客儘速下機。
28 歲的旅客 Tsubasa Sawada 心有餘悸地說,所有人下機後約 10 分鐘,就聽到了一聲爆炸。「這真是奇蹟。若是遲了些,我們可能都會死。」
40 年前的一場巨災,是日航公司史上的一戳悲劇印記,也是所有新進員工都不可或忘的血的教訓。1985 年,一架飛往大阪的 JAL 123 航班,因波音(Boeing)技工維修不當,起飛不久便墜毀山區,機上 524人,僅 4 人生還。
雖非日航之責任,卻是難以抹去的傷痕。為了讓後進銘記在心,公司甚至於 2005 年在公司總部設立了一處紀念空間,展示事件中的飛機殘骸,作為永遠的飛安提醒。「我們絕不會讓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捨一己之私,換全機平安
516 班機上,有飛行時數 12,000 小時的資深機長,有 12 名訓練有素的空服人員,但之所以能迅速撤離成功,還得歸功於高素質的乘客。在看著飛機起火、濃煙冒出時,雖有零星叫聲,卻無致命的大規模恐慌。
在僅有的 3 條充氣逃生梯中,所有乘客皆能有序快速撤離,捨棄了隨身行李。而這,就是救命關鍵。專家指出,若乘客為了一己之私,試圖打開頭上行李艙搶救財物,必會拖緩撤離腳步,後果不堪設想。2016 年一架在杜拜迫降的波音 777 客機,就上演了混亂的搶救行李景象,機上 300 人雖幸運逃生,乘客的反應卻令人搖頭。
給乘客的啟示
所有人都應從本次事件學到,不可小看機上安全影片,不可輕忽空服員指示。生命必重於身外之物。尊重專業、捨棄私心,方可為自己與他人,博得一線生機。
All 400 passengers and crew on Japan Airlines safe. JAL staff amazing. How can everyone get out?
pic.twitter.com/K4nhyNmgMX
— Fat Cat (@FATCAed) January 2, 2024
2024 年 1 月 3 日,東京羽田機場,日航客機與海保廳飛機擦撞起火後的機身餘燼。(圖/路透社Ky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