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使用菸(煙)品,或是吸入「二手菸」、「三手菸」,對於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健康損害極大,但據調查,每15名吸菸者就有1人在12歲前、就嘗試吸過菸。國健署表示,許多年輕人未意識到吸菸的風險和尼古丁的成癮性,不但低估尼古丁成癮性,也高估了自己未來戒菸(煙)的能力。
依據 111 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第一次嘗試吸菸年齡在18歲以前者占63.8%,包含6.7%在12歲前就已使用過菸品,以及23.7%和33.4%的青少年分別在國、高中階段開始接觸菸品。
國健署表示,多數的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容易導致成癮,尼古丁會影響正值青春期少年的大腦發育,對大腦前額葉皮層中會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干擾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執行功能和抑制控制能力,導致對尼古丁產生更高的依賴。
國外研究顯示,學生使用電子煙後,會導致氣喘盛行率上升2.36倍,並增加上學缺課率。另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增加使用菸品的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
菸害防制法今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將禁止吸菸年齡提高至20歲,究竟青少年吸菸會挨罰嗎?國健署回應,依據菸害防制法第42條規定,未滿20歲吸菸者應接受戒菸教育,且無正當理由未依通知接受戒菸教育者,可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按次處罰,行為人為未成年者,處罰父母或監護人。
國健署表示,大多數吸菸(煙)者是從兒童或青少年開始接觸,並未意識到吸菸(煙)的風險和尼古丁的成癮性,且許多年輕人不但低估尼古丁成癮性,也高估了自己未來戒菸(煙)的能力。
有鑑於此,國健署今年研製及開發「國小高年級學生菸害防制教材」,包含認識傳統菸品危害、新類型尼古丁及菸草產品的危害與迷思,並引導學生對電子煙議題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展現自我肯定的拒絕態度。教育部也透過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要求各級學校師生全面禁止吸菸,並將加熱菸、電子煙納入校內規範管理,嚴禁教職員工生攜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