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過去曾發起第七、八、九、十屆國會改革承諾書簽署運動,藉由上百位立委參選人選前承諾,選後落實的概念,勾勒出下一屆國會改革的新想像,自上(11)月發起「第十一屆國會改革承諾書候選人簽署運動」,經三個禮拜收集,第一波超過10個政黨和160位立委參選人簽署加入「國會改革派」。
公督盟理事長曾建元今(22)日在台北舉辦記者會時表示,他認為立法院在議事透明上的努力是全民有目共睹,但在議事透明之外,國會仍然有許多弊端尚待解決,包含:立院助理聘用資訊仍未公開、國會的聽證調查制度仍未建立、落實人事同意權之實質監督,以及預算審議幾乎年年延宕…等等,因此公督盟在選前發起「第十一屆國會改革承諾書候選人簽署運動」!讓選民清楚知道是哪些政黨和候選人在抵制國會改革,呼籲選民將手中的一票投給國會改革派!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指出,第十一屆國會改革承諾書目前已經超過10個政黨和160位立委參選人簽署,讓選民可以在選前了解候選人對於國會改革立場的重要表態,這些內容無關任何意識形態、跨越黨派。公督盟希望全民一起來監督,看是哪個政黨和立委候選人逃避對國會改革議題表態,連選前都無法對民眾許下承諾,選民又要如何相信這些政黨和候選人會在立法院來盡心盡力為民喉舌,公督盟將持續收件到1月5日,並在選前每一週公督盟都會在官網和粉專公開全國各選區第十一屆國會改革承諾書簽署狀況給選民最即時的參考。
此外,目前選戰打得如火如荼,卻缺乏政策內涵的辯證,公督盟呼籲應將選戰焦點回歸政策討論上,讓選民對於候選人政策表態上有更清楚的認識,所以這次在立委選舉中,他們力推「政治消費者運動」主動揭露現任立委表現,並發起民間版的選舉公報,目的就是希望民眾能成為負責任的政治消費者,完善公民社會。
△2023.12.22:公督盟在台北舉行「國會改革哪些黨不敢承諾?投票停看聽,成為負責任的政治消費者」記者會。(圖/公督盟)
公督盟理事潘威佑提到,公民社會是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基石,公督盟自2007年成立以來,在每次大選都會力推「政治消費者運動」的概念,希望民眾從選前開始監督每位候選人的過往表現,作為投票抉擇之主要參考!落實選舉停、看、停,在2024大選成為負責任的政治消費者。
停:停止消費標示不明、成分不清劣質候選人,呼籲選民將踩紅線的候選人淘汰!下架指標包括貪汙、選舉舞弊(行賄)、收受賄賂或回扣、詐領公款、酒駕、不當關說(酒駕、罰單、人事、違建等)、恐嚇官員及公職人員、提出侵害人權政見/法案、歧視言論。
看:看公督盟評鑑網站,檢視現任立委問政表現,檢視現任立委問政表現,如:優秀及待觀察立委評選紀錄、提出法案及政策之價值與立場…等評鑑資訊,並以第十一屆國會改革承諾書簽署內容作為投票依據。
聽:聽取各平台選舉專題評析,彙整所需消費資訊,公督盟官網具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後,16年最完整國會評鑑資料授權,讓新任挑戰者與現任者的資訊皆能被清楚呈現。
公督盟監事林美娜認為,選前寄給各家戶的選舉公報,非常重要沒錯,只是上面所列資訊僅是候選人願意公開的資訊,但他們不想被知道的資訊,只能由外部來揭露。她並強調,作為專業的監督團體,在每會期的評鑑結束後都將有關資料編輯成冊,將國會席次減半後的所有立委評鑑數據呈現在公督盟官網上。除公開一般出席、質詢與提案表現外,更將呈現法案及預算的實質參與率及陽光與公益(義)法案的質化評價,另將釋出1萬8千餘筆公民評鑑的質詢影片的評語,網站同時結合政治獻金、財產申報等數據,以及立委利益衝突資訊揭露表,以提供選民最完整的檢視指標!希望打造現任立委最完整的民間選舉公報。
最後,公督盟呼籲,第一、公佈各黨國會改革承諾書第一波簽署狀況,呼籲選民拒投不願對國會改革表態的候選人;第二、呼籲選民選前停、看、聽,公督盟推出「2024民間選舉公報」,落實政治消費者運動;第三、選前最後承諾機會,呼籲候選人應在1月5日前對國會改革政策表態。
△2023.12.22:公督盟在台北舉行「國會改革哪些黨不敢承諾?投票停看聽,成為負責任的政治消費者」記者會。(圖/公督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