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6月25日是全台灣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0050)20歲生日,從孤獨寂寞,到現在ETF成為小資族的最愛,ETF已經有240檔,受益人高達646萬人,幾乎每2位投資人,就有一人持有,總規模達3.06兆元,未來發展值得注意。
台灣股市過去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投資人喜歡追高殺低,短線操作,造成虧損累累,但是近5年來,ETF已開始發揮導正投資人習慣的功能,小資族定期定額,慢慢投資,甚至可以越跌越買,分散風險,充分符合「高賣低買」的投資鐵律,協助投資人邁向理性分散風險。法人市場時代來臨,股市量變導致質變的發展趨勢。
為什麼ETF會在資本巿場掀起風潮,「懶人投資術」、「無惱投資術」,正是當前複雜股市中,ETF受人歡迎最重要的原因,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管理費用只有共同基金的三分之一,成本低廉,透明度高,不會有人為操縱,內線交易問題,再加上交易方便,盤中可以隨時下單,再加上投資組合一目了然,容易掌握趨勢,免去選股的煩惱,都吸引小資族目光。
去(2022)年全球金融風暴,金融市場重創,ETF此時成為投資人最安心的投資標的,加上零股交易開放,適合資金量小的散戶小資族。客製化指數,可以讓投資人任意挑選心目中想要的商品,政府的租稅獎勵也是重要因素,一般ETF只要千分之一的證交稅,債券型ETF還停徵證交稅,更是願意吸引投資人長期存股ETF。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家上班意外掀起ETF投資熱潮,年輕上班族可以在家運用網路下單,比起在辦公室方便太多,也是ETF席捲資本巿場資金的重要因素。加上月付息產品誕生,不少投資人樂於拿每月股息再投入巿場,期待發揮複利效應,資金效益極大化,都是值得投資人考慮的策略。
高股息ETF近年在股市頗受歡迎,以元大發行的0056為例,今年改為季配息,殖利率有5.9%,帶動股價大漲約50%,如果以定期定額(或不定額)買進,攤低成本風險,投資報酬率約有房租收入的3倍,更不用說銀行利率了,且風險遠比自行選股的風險低,所創造出來的現金流,自然吸引投資人的目光,股價竟然從25元飇升到37元,令人意外。
台股今年迄10月中旬,新發行ETF有9檔,野村、台新都是首度發行的新兵,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首創月配息新模式,吸引投資人目光,4個月規模衝到883.3億元,創下巿場紀錄。如何以更優厚的條件,貼近投資人需要,將是ETF發行人必須重視的問題,深值期待。
ETF在台灣發行已經歷4個重要階段,第1個階段以權值型為主,包括0050、006208、00692,第2個階段重視高股息,例如0056、00713、00731,第3個階段以季配息為重,再加上強調公司治理,第4階段重視產業類型,例如半導體、電動車,發行標的為00881、00891、00892,第5階段進入月配息,如00929、00934、00936,隨著時代的變遷,投資人需求不同,差異性極大。
但是投資人應注意,不要以為投資ETF是穩賺不賠,ETF潛存5大風險,類型不同,風險各異,投資ETF應注意的風險包括:
(一)ETF市價會貼近淨值,如持續偏離應特別注意其折溢價風險。 (二)如規模太小、單位淨值過低,會有終止信託契約而下市的風險。(三)每檔ETF可能有不同的收益分配頻率政策,產生股息不同的情況。(四)如ETF收益分配後,未能成功填息,投資人可能會有貼息的風險。(5)投資人應注意自己財務規劃,以及不同的風險偏好,不宜聽信市場傳言,冒險投資。
台灣的ETF市場已多元化發展,產品涵蓋市值型、產業型,如半導體、金融,或不同類主題,如公司治理、ESG低碳等,國外成分證券ETF也有許多類型,例如不同國家、房地產、科技、債券、AI、通訊、電動車、生技等,多元化的發展,可以提供投資人不同的選擇。
ETF已經成為資本巿場投資主流,產品種類繁多,未來發展多元化、多樣化趨勢可以預見,雖然可以提供小資族多元化的選擇,但是切記,任何投資都要注意風險,而且要選擇適合自己屬性,以及財力的標的,把ETF視為「無腦」或「懶人」投資標的,恐怕太低估了潛存的風險。「風險、風險、風險」永遠是投資人要注意的挑戰。
★投資一定有風險 • 理財請務必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