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昨日(11/30)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報告,儘管浸泡除蟲菊精類(pyrethroid)殺蟲劑的傳統防瘧蚊帳和藥物有助於預防幼兒和孕婦感染,但2022年瘧疾病例數比前一年增加約500萬例,造成瘧疾疫情惡化的原因很多,又以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最大。
WHO表示,2022年全球估計有2.49億瘧疾病例,高於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33億。除了受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影響外,全球防治瘧疾的措施還受到越來越多的威脅,例如藥物和殺蟲劑的抗藥性、各地衝突頻傳、資源分布不均和氣候變遷等。
根據2023年一份世界瘧疾報告,研究人員深入探討了氣候變遷與瘧疾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溫度、濕度和降雨量的變化會影響攜帶瘧疾的雌性瘧蚊(又稱按蚊)的行為和生存環境;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也會直接影響傳播和疾病負擔,例如2022年巴基斯坦發生的災難性洪水導致該國瘧疾病例增加了5倍。
2022年,全球瘧疾疾病例比前一年增加500萬例,以巴基斯坦的病例增幅最大,從2021年的50萬例暴增至2022年的260萬例;此外,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烏干達等國也出現顯著增加。
世衛非洲區主管Matshidiso Moeti說,氣候的多變性成了瘧疾防疫上的巨大威脅,但我們仍必須面對各種挑戰。
此外,報告中也舉出振奮人心的防疫成就,2021年由英國製藥大廠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生產、世衛第一款推薦廣泛使用的抗瘧疾疫苗RTS,S問世,於3個非洲國家分階段施打,再加上實施蚊帳、室內噴灑差蟲劑等措施後,與未接種的地區相比,這3國感染瘧疾的人數大幅降低,幼兒的全因死亡人率也下降13%。
今年10月,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發、印度血清研究所生產的R21/Matrix-M疫苗,獲得WHO推薦成為廣泛使用的新型兒童抗瘧疾疫苗,現有的2種疫苗預料將填補巨大供應缺口,並拯救數十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