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各界將注意力放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交換俘虜問題的同時,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爭仍未結束,而且烏克蘭正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戰爭進行的當下,明年(2024年) 春季是否仍該照常舉行總統大選?
事實上,烏克蘭人也已就這個疑問爭辯了數個月。由於現在國家處在戰爭的戒嚴狀態中,依法選舉是無法舉行的,許多烏克蘭人也擔心一旦選舉正常進行,可能將動搖目前團結對抗外敵的氣氛,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因此在本(11)月表示,現在並不是舉行選舉的最佳時機。
然而,BBC分析指出,烏克蘭是否會舉行大選,選擇權可能不完全在澤倫斯基或是烏克蘭人自己手上,而在目前烏克蘭軍援最大的金主美國,尤其是立場較為右傾的部分共和黨人,正以此為由試圖阻撓對烏繼續進行援助,這些人之中也包含信奉國際事務孤立主義的川普支持者。
舉例來說,2024年11月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共和黨可能的總統提名人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就指控烏克蘭試圖以不舉行選舉的方式「綁架」美國,試圖獲得更多援助,而共和黨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更在8月訪問基輔時直指,烏克蘭必須如期在2024年3月底正常舉行大選。
另一方面,在戰爭狀態下,就算修改戒嚴法,讓選舉照常舉行,不只會有安全疑慮,流離失所的人民是否可以正常投票也是個問題;除此之外,還須考慮正在前線作戰的士兵是否會因此失去被提名為候選人的資格,或是能否離開崗位去投票,甚至是過去被用於投票所的學校被戰火摧毀導致缺乏投票場地,以及沒有經費舉行選舉等。
國際社會學研究所(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 IIS)本月的一份民調則顯示,高達80%的烏克蘭受訪者認為選舉應在戰爭結束後再舉行,澤倫斯基為了穩定國際輿論而長期對選舉是否舉行含糊其辭的作法,也在國內激起質疑聲浪。
不過澤倫斯基最近接受烏克蘭電視台訪問時曾表示,如果真的有需要,他個人已經準備好要競選連任,選舉日期可訂在一年之內或其他適當時間。
然而就算戰爭現在就結束,烏克蘭目前避居國外的難民高達800萬人,他們是否會返回國內投票也要打上一個問號。雖然部分國際政治人物提出烏克蘭政府應推出郵寄投票或線上投票的方式,但在烏克蘭民間強烈反對選舉的情況下,除非盟邦以干涉內政的方式進行施壓,恐怕選舉在短時間內將無定論。